近场声成像——扫描电子声显微术和扫描探针声显微术

来源 :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成像是利用声波更"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物质结构和特性的成像技术,与光学成像技术相比,声成像技术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利用声成像,不仅可得到材料的表面像,还可以实现不透明材料的内部成像。另一个是声成像得到的是力学像,反映的是材料的声学性质。扫描电子声显微术(SEAM)和扫描探针声显微术([SPAM)是两种新的近场成像技术,它们可以突破远场成像中像分辨力的波长限制,在通常的几十~几百KHz的超声频率范围内,实现分辨力高达亚微米和纳米的声成像,为研究材料微区结构和特性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SEAM和SPAM系统的成像原理和实验结果作简单的介绍。
其他文献
调制气流声源是一种通过调制高速气流发声的大功率高压流体声源,其输出声压级高、声波信号易于控制、频率响应较宽。相关理论工作是1969年Mayer的严格理论和97年马大猷的近似理论,两者均基于一维准稳态假设。为获得解析解,理论忽略了一些重要物理特性,在工程预测中具有明显局限性,例如未考虑气路外形和高频与低速流动条件下预测结果的偏差等。 以声类比理论为基础的混合气动声学计算方法用于气流声源强声场预测是可
对于横向尺寸大于四分之一波长的大尺寸焊头,横向振动的影响不可忽略,其和纵向振动产生耦合,导致焊头的输出端而振幅不均匀,所以必须采用振动控制方法,消除横向振动的影响,使得焊头输出端面振幅均匀。开槽是用于拟制焊头横向振动最常用的方法。本文首先计算出大尺寸立方形半波振子做三维祸合振动时的等效波数,其反映了横向振动对纵向振动的影响,然后将开槽的大尺寸立方形焊头合理分成若干单元,把焊头单元和大尺寸立方形半波
当前水声换能器领域研究集中在获取低频、宽带、大功率特性等方面。复合棒换能器以其结构简单,功率容量大等特点一直应用广泛。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统的前盖板为喇叭形的压电复合棒换能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即在前盖板穿一个单孔,研究穿孔产生的多模耦合振动,以利用多模耦合振动改善换能器的带宽特性。
傅立叶变换将函数投影到三角波上,将函数分解成不同频率的三角波,在光滑平稳信号的表示中,傅立叶基已经达到了近似最优表示,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信号并不是一直光滑的,而且奇异是平凡的。由于傅立叶变换的这种局限性,近年来小波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小波变换是一种把时间和频率结合起来的时频分析方法,D。L。 Dohono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波软、硬阀值消噪法,此方法简单有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小波阈值去噪是
在某些主动声纳系统中,接收阵列只能是稀疏布置的,即相邻阵元间的距离大于所接收信号波长的一半。此时阵列波束中存在栅瓣,回波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存在模糊。在文献[1][2][3]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波形分集方法来消除稀疏阵波束中的栅瓣;这一方法还可以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在消除栅瓣的同时,获得抑制其它方向强干扰的能力。
在模式识别中,由于对象或条件限制,样本集中往往某些类别样本数量远大于其他类别。使用不均衡数据训练的分类器趋向于把样本识别为多样本类别(通常定义为"负类"),忽略少样本类别(定义为"正类"),严重影响分类器的实际性能。 数据处理,即调整训练集中各类样本的数量及分布,是解决数据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现有算法包括多种降采样和超采样算法,但大多缺乏数据处理的理论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数据处理角度提
侧扫声纳主要用于测绘海底地貌,可探测海底礁石、沉船、管线、电缆及水下障碍物等,是现今海洋调查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了减小船舶运动以及跃变层对系统工作的影响,通常都采用拖曳式工作,即将换能器及相关电路安装在拖鱼内,拖鱼用电缆连接到工作船上。工作时,安装在拖鱼内的两排换能器阵以扇形波束向两侧发射单频或调频声脉冲,发射脉冲由近而远依次到达海底并有一部分能量被依次反向散射,声纳换能器接收这些散射回波并转换成
水声信道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时、空、频变参随机多径传输信道,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强多途、大起伏、窄带宽及高噪声干扰背景,是至今存在的难度最大的无线通信信道之一。如何在水声信道中实现高传输速率、低误码率的水声通信性能成为水声通信研究的重点。要达到低误码率的水声通信性能,必须进行信道纠错码技术。近年来,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以其接近香农限、低译码复杂度
惠更斯原理已被公认为研究波动干涉、绕射问题的有力工具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但它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就是对次生源发出的子波只考虑向前传播部分而回避了向后传播的部分。一些修正方案[1-3]引入适当假定,使次生源具有诸如(1+cosθ)类的指向因子,但对其产生机制仍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以流体内传播的平面波为例,对于与波阵面重合面内产生次生源的机制作了合理的微观解释,得出面内同时产生两组不同次
阵列是指由若干个阵元按照一定的几何结构排列而成的系统,如果阵元为传声器或扬声器,该阵列称为声阵列。线性阵列是一组排列成直线、间隔紧密的辐射或接收单元,并且每个单元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相位。线性阵列的概念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最初是由美国著名声学专家H.F奥尔森提出的。1957年奥尔森先生在其经典声学专著《声学工程》中,论述了线性阵列特别适合远距离的声环境。这是因为线性阵列能够提供非常良好的垂直覆盖面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