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Sn(m+n≤8)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一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so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MomSn(m+n≤8)团簇的几何与电子结构,通过二阶能量差分△2Em、分裂能D(m)、结合能Eb、HOMO-LUMO能隙HLG、垂直电离势vIp、电子亲和势EA和化学硬度η等表征和考察团簇原子数对MomSn团簇基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omSn团簇结构稳定性随团簇原子总数(m+n)增加而增大,MomSn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比Sn团簇和Mom的平均结合能要大,且n=3和5、n=4、n=3、n=3、n=2为MoSn团簇、Mo2Sn团簇、Mo3Sn团簇、Mo4Sn团簇、Mo5Sn团簇的幻数.在MomSn团簇中电荷均是由Mo原子向S原子转移的,并以共价键和离子键共存.
其他文献
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硫化锌精矿直接浸出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常压直接浸出技术原理、工艺过程及设备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指出常压直接浸出技术是现有锌系统技术改造、实现扩产及锌浸出渣资源循环利用的优选方案之一.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火法冶炼锌工艺,该工艺很好解决了现有火法和湿法冶炼中的重大问题,具有节能、减排、环保、低投资、低生产成本、易操作等优势,将带来锌冶炼工艺的一次革命.
本文针对锌浸渣中锌难于选择性浸出回收的难题,提出了硫酸铵焙烧-选择性浸出回收锌的新工艺.该工艺通过硫酸铵焙烧改变锌浸渣中锌铁物相,在浸出过程对锌进行选择性浸出回收.论文考察了硫酸铵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锌铁浸出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即硫酸铵/铁酸锌质量比为4、一段焙烧温度和时间为450℃和90min,二段焙烧温度和时间为650℃和60min.在该条件下,锌浸出率可以达到9
通过对30万吨铜电解一段脱铜工序进行工艺改进和工艺参数优化,将一段脱铜电流强度控制在9000A~14000A、一段电积终液含铜浓度大于25g/l、循环速度控制在30l/min左右、根据30万吨电解需要选择合理的供、出液制度,在该工艺控制条件下,基本能生产出合格的电积铜.
锌精矿脱硫焙烧烟气降温过程中,烟尘的性质以及烟尘中铅汞的存在形态变化规律,是冶炼烟气重金属(铅和汞)污染控制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激光粒度分析及筛分分析了不同降温收尘环节烟尘元素成分及粒度变化.烟尘主要含Zn、Fe、Ca、Cd、S、Pb元素,其累积含量达69.90~77.62%,而Hg含量较低.烟尘粒径随烟气温度的降低总体呈减小趋势,中位径由28μm
分析渣在铜中的损失形态,结合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工艺控制与生产实践,探究电炉横膈膜、炉结厚度以及炉膛有效空间对电炉渣含铜的影响机理,通过探究消除与减少横膈膜及冻结层的物理、化学方法,提出优化控制工艺措施,降低铜在渣中的损失.
硅酸盐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矿石中,研究硅酸盐矿物在粉碎磨矿过程中的微观特性对于选矿、冶炼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矿物的碎磨解离不仅依赖于矿石中不同矿物的嵌布关系即矿石(矿物)结构差异,同时必须考虑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矿物晶格和价键特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低品位铝土矿实验室磨矿产物的分析,并通过工业生产验证,认为针对复杂难选矿,矿物微观结构决定了矿物在细磨过程中粉碎行为,硬度低、韧性大的硅酸盐矿物比
Gd2O2S∶Er作为一种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其应用广泛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真空高温焙烧法制备了Gd2O2S∶Er发光材料,通过改变真空度、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助熔剂种类、S的用量等条件制备了上转换发光材料,对材料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发光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面的性能测试,优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条件,研制高品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Gd2O2S∶Er,提高发光
本文描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的特点,总结了我国氧化铝工业发展概况,详细论述了近年来开发应用的重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氧化铝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和技术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介绍氧化铝的碳还原,氧化铝和氧化硅共同碳还原,含氧化铝、氧化硅物料反应过程来对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电热法制取铝硅合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铝工业采用的技术存在较多难以攻克的困难,接近瓶颈期。电热法可以作为扩大铝来源的一种较好的途径,符合我国铝资源的特点,对铝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电热法生产铝硅与熔配法生产铝硅合金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熔配法仍是主流。因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