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艺术普及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对文化馆的工作给出了明确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消息.长期以来,文化馆的定位职能模糊不清,是制约这个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保障法的颁布明确了这一点,文化馆的地位得到肯定,职能也清楚明析,对从业者来说,这既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也是一个极大地挑战.
其他文献
文化共享是由国家推进的依托更高标准的软硬件和更系统、更充实的服务来惠济民众与社会的文化生活.其目的就是将优秀文化活动、文化载体、文化内涵、文化举措、文化氛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载体,从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方法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文化共享工程是保证文化更惠民.实现文化更加均衡,文化更加深入接地气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实际,讲述了文化共享工程如
文艺创作是指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体验、感悟、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提炼、加工再运用一定的艺术形式塑造艺术形象,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的艺术产品,具有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个性的带有创造性的属于精神范畴的审美创作活动.表现方式有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曲艺、戏曲、戏剧、雕塑、建筑、电影,等等.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文化馆作为公益性单位必须做的工作,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求是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2016年初,文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到2020年,全面实现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对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单位文化馆来说,是一项沉甸甸的担子.在现阶段,如何创新文化服务,为农民工提供优质而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文化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村歌,是乡愁里的声声呼喊,是乡愁里的深情凝聚.村歌包含了丰富的本土化特色,它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以当地政治、经济、人文景观为背景,对农民工作、生活、精神具有一定的真实反映.将“声情并茂”这一理念融入村歌,不仅可以提高村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能提升村歌的知名度以及应用范围,从而唱响村歌,让村歌走向世界,献给世界一个好声音.
作为一名常德市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亲近民众,挖掘和发扬家乡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把工作做到实处?在我看来首先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主导思路,再有规划性、科学性地可持续执行.因此,以下我就“常德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一问题具体谈谈我的认识和构想,希望能为发扬常德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尽一点绵薄之力.
加强特色文艺团队建设是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供给不足,特色文艺团队建设更显得迫切.近年来,武义县把特色文艺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建团队、优化培训、搭建平台,让特色文艺团队成为该县公共文化供给的生力军.特色文艺团队丰富了公共文化供给,传承了优秀文化,创作了一大批群众文艺作品,为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繁荣发展特色有一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文化馆要加强转化,努力发掘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要立足自身特色,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文化扶贫工作,发展文化产业,各级文化馆应结合地域特点,深耕传统文化,并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把传统文化转化为新文化产品,投向社会。还要与时俱进,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助推文化扶贫;积极协调财税部门,对文化馆文化扶贫项目实施补助补贴以及税收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已正式施行,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从此有了法律的保障,为各级政府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也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性“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务也将实现从可多可少、可急可缓的随机状态走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的跨越,同时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参与者——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
2016年9月,文化部会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正式发布.意见稿表明,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这意味着总分馆制正式推行的时间节点已进入倒计时.以安徽省繁昌县为例,对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运行,本文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