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一号坑土遗址裂隙观测研究初报

来源 :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俑坑土遗址是秦俑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秦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观众了解秦俑遗址的极佳展品.作为秦兵马俑的载体和环境依托,秦俑坑发掘后,土遗址由于干燥收缩和卸荷力的作用,逐渐出现裂隙,且愈演愈烈,慢慢形成许多深浅不一的裂缝、裂隙(见图1).由于裂缝、裂隙的长期影响,致使土遗址表面考古迹象受损,个别部位表面出现疏松、粉化现象,并且裂缝形成的裂块,已有掉块现象,损害了土遗址的完整性,并对坑内陶俑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若不及时治理,将危害到秦俑以及整个俑坑的安全.
其他文献
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中,岩石承重构件的长期强度是决定其承载力学性能和石质文物能否长久保存的重要力学指标,本文对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窟前立柱岩体的长期强度进行了研究,
会议
本文介绍了柬埔寨吴哥窟巴戎寺中心塔破坏的特殊机理.中心塔作为巴戎寺的标志,其基础的直径大约为22m,塔高距地面42m.塔体建在12m高的致密砂墩之上.由于塔的基础相对于塔高较
会议
敦煌莫高窟保护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洞窟岩体加固、风沙防治和壁画保护,关于洞窟岩体加固方面,上世纪60年代开展的大规模岩体加固,从根本上解决了岩体变形破坏
会议
莫高窟有部分洞窟内部空间建造采用了人字批顶形式.人字批项结构的开凿丰富了石窟内部的空间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佛教石窟建造形式上的融合,其独特的“设计”方式
会议
岩土锚固灌浆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技术已在我国边坡、基坑、矿井、隧洞、地下工程、坝
会议
交河故城崖体具有普通土质边坡地质工程的属性,同时兼有遗址体的文物属性.其加固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加固后的效果评价均具有特殊性.通过对崖体26-D区工程地质详查、四个监测
会议
空鼓是西藏古建筑壁画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病害,约占病害壁画总面积的75%以上.灌浆加固结合锚固补强技术是治理空鼓病害壁画的有效手段,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西藏三大重点文
会议
为保存塔吉克斯坦Ajina Tepa佛教寺院.修复和保护活动一直在进行.Ajina Tepa佛教寺院是塔吉克斯坦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遗迹,这个项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并受到日本保存
会议
本研究探讨一种用于检测古代壁画空鼓位置的非接触无损检测方法,它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用于壁画表面人工升温的移动式照明灯.将红外仪固定于所测壁画前约5米处,用移动式照明灯对
会议
最近的十几年里,面波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物探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界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本文基于面波原理,又赋予它一种新的用途—裂隙灌浆质量检测.尤其对于土遗址文物裂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