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蛋白源对鱼饲料湿法膨化系统参数和工艺质量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三种蛋白源及不同配比对鱼饲料膨化参数及饲料工艺性能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FM组饲料为对照,其它各组分别以CPC,FSM及其组合替代50%或100%的鱼粉,配制为等氮等能的7组饲料配方(粗蛋白含量为(47.00±0.39)%,能量为(19.3 1±0.33)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
其他文献
葡萄糖激酶(GK)是糖酵解过程中催化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关键酶。本实验以不同食性鱼类一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以糊精为饲料糖源,共设置6个处理组,分低(LD)、中(MD)、高(HD)不同添加水平,以及持续饥饿(S)、饥饿再投喂(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MD组饲料)、持续投喂(C,投喂MD组饲料)不同营养状态,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鱼20尾,养殖实验持续8W,同
α-水芹烯(α-PA)在食用性蔬菜、香辛料及草本植物(herb)之精油中是重要的活性成分。為了瞭解α-水芹烯在甲殼類動物的功能及其調節作用,我們利用α-水芹烯來探討白蝦細胞凋亡之機制。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豆球蛋白对鱼生长、肠道氧化状态、紧密连接成分、细胞因子和凋亡信号分子的作用。结果表明:饲喂含大豆球蛋白80g/kg的日粮42天降低了幼鱼生长性能并抑制了肠道的生长和功能。
近年来,用析因法测定水产动物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已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析因法可以评价不同养殖状态下、不同大小规格的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适用范围较广。然而,该方法的应用主要受限于水产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维持需要量以及该氨基酸用于生长的利用效率的数据的缺乏。
日本沼虾俗称河虾、青虾,是我国自然产的较大淡水虾类品种.目前日本沼虾的营养需求量研究较少,尚无专用饲料,而蛋白能量比(P/E)是研制配合饲料的重要参数,也是国际公认的开展新养殖品种营养需求量研究的首要任务.因此本实验通过设计3个蛋白梯度(33%、38%和43%)与3个脂肪梯度(2%、8%和14%)共9组不同蛋能比的饲料,以获得其最适的饲料蛋能比.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0.304±0.003g的日
为评估饲料中不同亮氨酸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亮氨酸的需要量.本试验设计了6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含粗蛋白质43.0%,粗脂肪6.95%),实测各组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87%、2.03%、2.26%、2.47%、2.69%和2.87%.
为探讨养成期团头鲂对蛋氨酸的需求量,选取相同规格的团头鲂(101.80±1.30g)540尾随机分至18个网箱(2m×1m×1m),每个网箱30尾,分别投喂蛋氨酸水平为0.39%、0.56%、0.85%、1.00%、1.24%和1.54%(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合料(33%粗蛋白,7%脂肪),养殖期9周.
以初始体重207.77±0.64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苏子油,制成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分别为0.06%、0.99%、2.03%、3.18%、4.12%和5.08%(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1.5×1.5×2.0m)中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实验,以此研究饲料中ALA含量对大规
本试验分别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作为脂肪源,设计了2个系列9组等能等氮,且具备相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n-6但不同ARA含量的饲料.1)以鱼油(5.85 mg DHA/g diet和3.83 mg EPA/g diet)为脂肪源的5组饲料分别为A组(0.28 mg ARA/g diet)、B组(0.44 mg ARA/g diet)、C
以18日龄的牙鲆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天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