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篇章的偏误标注规范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表达时,常常是一些简单句式的相加、而不是富有逻辑关系的语段。本文从篇章角度对中介语语料库中各类指称偏误进行了分类,确立了回指偏误分析框架、设立了基本标记和专用标记,提出了标记组合方式和标记的规则等具体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语篇偏误标注规范提出了一些思考及探讨.
其他文献
意大利普拉托是温州籍华侨华人在欧洲的最大聚集地.以普拉托中文学校的温州籍学生及其家长(即温州各区县市的瓯语使用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普拉托华人社区温州籍华侨华人的语言使用基本情况——温州话的核心使用范围是他们的家庭生活,当地目前最普及的语言是普通话,意大利语和英语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拥有多语能力.
对条首辞进行文法①标注,已经成为汉语和汉外通用或教学辞典的普遍做法.但在本文看来,这些辞书在这一方面有四个主要不足:(1)词和非词单位(即捆绑词干和缀)的界限不明确.(2)标注体系缺少系统性和一致性.(3)词的分类标准与其实际用法相脱离.(4)兼类词的处理不够客观.本文认为,汉语文法应当区别辞和词,前者是有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后者是能独立担任某一句法成分(即指代成分、称名成分、限定或修饰成分、述谓
汉语中“上”“下”作为一对最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其方位隐喻常投射到社会心理域,表示权力关系、经济能力等隐喻含义.本文通过对“上”和“下”在社会心理域的组合搭配的考察,基于语义将“上”和“下”的隐喻含义分为了10类,发现“上”和“下”的隐喻含义存在不对称现象.同时对“上”和“下”形成隐喻表达的内部认知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空间方位的制约、原型、心理认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上”“下”隐喻义的形成.本文可为“上
本文通过质化与量化分析手段考察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中的篇章主旨理解能力与策略.研究发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概括汉语篇章主旨时使用了五种策略.策略的驱动因素为学习者头脑中关于典型的议论文篇章结构的知识以及母语阅读知识.策略使用中存在两个问题:缺乏语体意识、缺乏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篇章功能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导致学习者篇章主旨理解能力较为低下.研究显示:学习者对议论文的主旨理解准确率高于记叙文;在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课程,以及为学生迎接21世纪做好准备,从2016年起,新加坡高中H2华文与文学的阅读理解和书面互动题(短评)已由纸笔作答改为电脑输入作答.本研究比较分析学生在纸笔作答以及使用电脑作答的表现.研究显示,学生在使用电脑输入作答(CBT)和纸笔作答(PBT)的表现并无太大分别.本文也分析学生和老师对使用新作答模式的看法.学生不但具备了电脑作答的能力,同时对作答模式的改变持积极、正面的态
对于国际化的汉语教学,本文提出一种母语化视角的教学策略.这一母语化视角是指,在充分认知汉语的语言特质和语言共性的基础上,逐步在学习者的以母语为基础的概念系统和语言能力上建立汉语的概念系统和语言能力,并最终使学习者的母语系统与汉语融合,使学习者形成一种新语言能力.文章还通过汉语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部分实例对这一母语化视角进行了具体解析.
书面英文词与词之间用空格分开,而中文却没有词之间的边界标记.因此,词切分成了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基础工程.中文的计算机分词研究一直都在力图实现全自动和高质量.但是要确保自动分词的百分之百正确,计算机就得完全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而这是难度更高的一项工作.正在研制一个能方便用户提供必要帮助的分词软件,有三种输出模式:中文词切分,英文翻译和双语词对照,以便中英文读者检查校对分词结果.中文词切分的主要问题在
近几年,随着智能语言技术不断的发展,不仅不同语种之间文本互译准确程度大幅提升,口语的实时互译已经出现.智能语言技术将减少跨语言交流的障碍,可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同时包括外语教学对相关行业造成冲击.本文使用非母语者(NNS)与母语者(NS)之间进行群体远程讨论会的真实话料,对比验证了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对NS与NNS语音的识别精度差异.分析结果
缺少互动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之一.高级汉语阅读课在大夏学堂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下,不仅拓展了学习者的课外阅读资源,还使学习者获得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教师通过测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汉语水平和阅读需求,从而更好地构建了网络汉语阅读环境;在网络阅读语料输入的过程中,从语料选择、课前准备到课后复习,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了与学习者的互动;在汉语输出环节,教师通过互动交流检查了学习
本文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远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项目的教学交互设计和应用,最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远程培训教学交互设计策略.认为远程交互式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汉语教师及预备汉语教师掌握并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对面授培训的交互设计也有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