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和驱虫等功效,近年来发现其复杂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为了推动药用蕨类植物治疗癌症和抗癌的蕨类植物筛选工作,本文对蕨类植物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且分析了其可能的抗肿瘤机理.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现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据资料统计,目前世界已有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其中有90﹪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特产的珍贵中药,自古作为滋补强身、扶正固本、开心益智、轻身延年的上品.记载,人参主消渴.最近有报道,人参、人参皂苷在临床上用于预防与治疗糖尿病.AnoiaS.Attele等人报道,采用雄性遗传型肥胖糖尿病C57BL/6Job/ob小鼠,分别腹腔注射
开口箭分布于我国中部和西南部,主产于湖北三峡库区及神农架林区,栽培面积大,产量高,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开口箭的开发研究,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见报道的不多,目前国内仅对开口箭同属的其它植物如弯蕊开口箭、蝶花开口箭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作为神农架林区民间药,用于清咽利喉在湖北西部民间已有几百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见效快,作用时间长,药效稳定,在该地区享有极高声誉,而一般含甾体皂苷的
一叶萩Securinegasuffruticosa(Pall.)Rehd为大戟科叶底珠属植物,又名叶底珠、叶下珠、狗杏条、黄恨子.一叶萩有活血舒筋、健脾益肾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腰痛、四肢麻木和小儿疳积等.文献报道,一叶萩植株含一叶萩碱(securinine),叶底珠碱(suffruticosine)等一叶萩碱型(Securinegaalkaloids)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一叶萩碱为中枢神经兴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它是-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的胞内蛋白酶,弱酸性环境中易被活化,是一类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不稳定的糖蛋白(除组织蛋白酶D、E、S外).自从上世纪20年代提出组织蛋白酶的概念以来,人们首先于1940s发现了组织蛋白酶C,在其后约40年的时间中有关该酶的研究进展缓慢,只有组织蛋白酶B、H、L陆续被鉴定并测序,直至1990s测定了组织蛋白酶B的
目的:中药龙葵(Solanumnigrum)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龙葵总碱(Solanine)是从龙葵的全草或未成熟的果实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生物总碱,属于甾衍类生物碱,包含澳洲茄边碱、澳洲茄碱、茄微碱和茄达碱等多种生物碱.龙葵总碱具有抗肿瘤、升血糖、强心、抗过敏、抗菌等作用,但关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实验通过对S180小鼠及H22小鼠肿瘤细胞膜Na+,K+-ATPase及Ca++,M
目的:观察甘草黄酮对S180、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和肿瘤细胞膜Na+,K+-ATPase及Ca++,Mg++-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接种S80、H22瘤株的小鼠分为治疗组(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各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分别取各组小鼠红细胞和肿瘤细胞,测定质膜上的Na+,K+-ATPase及Ca++,Mg++-ATPase活性.结论:甘草黄酮调
多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六十年代以后.自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例AIDS病患者,1983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淋巴结病毒以来,多糖作为免疫治疗药物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新药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水溶性多糖.在研究和应用中,发现了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枸杞多糖等中药多糖类化合物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激活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如激活巨噬
西藏木瓜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我国特有名贵药食两用果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藏、川等省,储量丰富[1].西藏木瓜和皱皮木瓜同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作为一种名贵药食两用果,有一定的保健医疗作用.木瓜为常用中药,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肿疼痛、霍乱、大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症.木瓜中齐墩果酸是一种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血酯的多萜类物质,对染色体损失有保护作用,还具有
唐松草属(ThalictrumL.)植物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67种,其中近一半为药用.主要用于治疗肝炎、痢疾、目赤等疾病.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为生物碱成分,也有部分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本文对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本文就番荔枝科植物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并简单讨论了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介绍了番荔枝科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