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廓线雷达的信号处理新方法研究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廓线雷达的信号处理对于数据质量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典的相干积累加FFT变换的方法虽然有着提高信噪比等优点,但却有着频谱混叠的风险.本文设计的方法,使用滤波器组来取代经典方法既克服了频谱混叠,同时使信号处理方便、灵活的设计,通过MATLAB仿真,表明了该方法优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并且有着优秀的检测性能.
其他文献
利用重庆市1960-2009年34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重庆市伏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中部的涪陵、丰都,西部的江津为伏旱高发区,西部的万盛,东北部的城口为伏旱低发区.重庆伏旱开始时间最集中的是7月上旬,整个7月开始的伏旱占了全年的56.6%.重庆伏旱60年代和70年代为商发期,而整个80年代为伏旱低发期,从90年代开始,伏旱又有所增加.重庆特重伏旱和重度伏旱从90年代开始有明
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农田生态系统氮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等因素,加大了生态系统氮素的输入水平.植物生长对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增加的响应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氮添加试验田,以异针茅(Stipa alien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连续两年异针茅的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CO2响应曲线以及叶面积指数(LAI)等指标,研究了不同
利用WRF模式采取敏感性试验对一次双台风引发的远距离暴雨过程中的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此次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对水汽输送的方向的引导对降水的强度与的落区影响更为重要.但两个台风的存在与否改变了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台风对此次过程是一个主动影响者,副热带高压则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去除"布拉万"以后,由于副高的增强其对气流向北引导的作用加强,使得水汽的输送具有偏北的分量,在水汽遇到西
本文利用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和合肥多普勒雷达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雷达产品对2014年7月2日安徽南陵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过程中,SWAN雷达产品和单站雷达产品中强回波的出现消亡时间分布和强降水出现结束的时间一致,雷达回波强度最强均≥5odBZ:雷达剖面底宽上窄,无回波悬垂;回波顶高最大值超过15 km,VIL最大值15-20
通过对2013年8月2日淮北强对流暴雨过程分析,发现这是一次高空冷平流激发了对流性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强降水.降水开始前,稳定的环流背景、充沛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了强降水的产生;动力和热力条件的相互作用使降水得以加强和维持:对各家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简要分析,EC高低空形势及物理量场的配合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T639、日本细网格、EC细网格和NCEP降水预报量级偏小.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3月20日发生在南平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随着高空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迫使地面锋区南压,在锋面抬升作用下产生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这次天气过程具有上干下湿的"喇叭状"特征,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维持
基于先导随机发展模型,本文应用超松弛迭代法,对铁路接触网和先导连接过程进行了空间分辨率为1m*1m的数值模拟,研究了25kv铁路接触网与下行先导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模拟了下行先导电位不同、下行先导起始位置不同、铁路单轨和双轨这几种不同情况,分析模拟结果与自然闪电之间的对比,得到结论:接触网对下行先导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下行先导会朝着有接触网的方向发展:接触网和地面均有可能与下行先导发生连接,
本文根据2005年-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以及四川省2000年-2012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从雷击密度、雷电灾害强度及自然、社会、经济损失等方面确定了评价指标,对四川省21个市、州、区的雷电灾害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及评估,并进行了易损区的划分.雅安地区每年由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在4.20地震发生后,进一步划分雅安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布,名山县、芦山县以及宝兴县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同时也是中度及重度雷
利用岱岳区近30年的低温气象资料,分析当地晚霜冻发生特点,对下辖的10个乡镇气象站2006-2010年共5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插值和年代外推,进行春季低温风险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岱岳区3月份和4月份低温灾害综合风险的分布大致相同,北部和东部山区的祝阳镇、徂徕镇等乡镇为高度风险区,马庄镇、房村镇等城市近郊为中风险区,粥店街道、满庄镇、大汶口镇等乡镇多为轻风险区,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农业种植规划提
等效截收面积的计算是对建筑物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防雷工作人员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非孤立建筑物的截收面积该怎样计算?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体积比例法,从三维立体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用定量的方法计算.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了在对建筑群进行截收面积的计算时,GB/T21714.2的计算结果偏小,GB50057的计算结果偏大,相比之下,用体积比例法能够得到精确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