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价旅游合同中的购物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购物纠纷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了制约旅游业发展及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因.旅游购物纠纷涉及多方主体之间的多边法律关系,本文以包价旅游合同中的购物条款为切入点,在对购物纠纷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居间行为理论对购物条款关涉的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厘清,进而提出解决包价旅游合同购物纠纷的具体路径.此外,基于对旅游者的信息弱势者地位的合理考量,本文还提出旅游购物纠纷解决中关于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其他文献
在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经各方的共同努力,历时3年多,目前已基本完成2012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下称"2012版合同"、"新版合同")的修订工作,新版合同预计很快将颁布实施.新版合同的颁布实施,对建设工程领域的当事人及从事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主体应当了解和熟悉新版合同,特别是新版合同的新内容和新规定,以便在签订新版施工合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防
土地政策是近年房地产调控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重视土地政策,客观认识其在房地产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善于合理运用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进行项目运作.但就目前看,律师实务界对土地法务研究的深度,远远逊于建设工程的实务水平.本文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当前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探讨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认为应当应当树立几个方面的风险预警意识,包括征地和出让政策的调整
本文从吴英案切入,对民间借贷行为和集资诈骗行为应当如何定性问题加以讨论,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化,主要的金融活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控制和监管,于是就使得没有纳入国家控制和监管体系的金融行为取得了“民间金融”的称谓,成为除国家金融主渠道之外的、在民间自发地存在和发展的金融形式。据估计,我国民间金融的总规模保守的说法是3~4万亿,激进的则说已近10万亿,如此巨大的资本,如不能明确其存在规则,尤其是明确非
矿业权的交易投资是一种高风险交易投资,往往投入资本巨大,其中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甚至“陷阱”,而为了预防投资风险所进行的律师尽职调查正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是矿权投资交易的前战。通过对尽职调查的必要性的分析,总结了其特点以及应当设计的内容和项目,笔者认为,尽职调查是矿业投资交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严谨细致的律师尽职调查,方可做到“既知己又知彼”,全面充分地了解交易对方持有的矿业权相关的详细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出借人,不能单一地出具“借条”、“欠条”就完成了举证责任,也不是原被告双方在庭审中确认借款事实,就可以完成举证责任,必须尽可能地举出出借当时有关的证据,以便案件更趋向于“客观事实”,笔者通过几件民间借贷案件的办理,结合对上述规定的理解,认为民间借贷出借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承担举证责任,即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证明出借人已经履行支付款项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实际存在的证据,证明计算方
本文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展开剖析,认为当前调解主导型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已造成判决功能的严重萎缩和诉讼制度的部分变异,并在实体与程序法上造成了对法院审判活动约束的软化.文章在进行正当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调审分离"纠纷解决模式的程序设计,意图构建判决型审判程序与合意型调解程序的适度分离的"调审分离"审判机制.
我院结合我区流动人11多,工业园滚多,经济发展快等情况,针对流动人口刑事犯罪的特点,在办案中积极探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思路,既要在法律上确立公平原则,通过充分探索建立和完善帮教矫正体系。同时,更要培养司法职业群体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形成全社会的宽容心态和和谐追求。将宽严相济外化于法,内化于心,真正实现法律上的平等和司法上的平等。
犯罪被害人权益救济的困难在流动人口刑事案件中尤为明显。流动人口是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下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北京为例,流动人口大规模涌入,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为首都社会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流动人口犯罪成为不得不正视的严重社会问题。与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打击流动人口犯罪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的努力相比,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权益却在一定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结构中产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新群体,即流动人口群体.流动人口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他们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因此而备受关注.本文从刑罚适用的视角,通过对近三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流动人口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的实证分析,揭示流动人口犯罪人在适用刑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完善法律制度,打破对流动人口犯罪人适
长期以来,羁押率过高是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焦点问题."羁押"是刑事程序中的最后司法手段,但在我国"羁押"却是拘留和逮捕的衍生物,以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于司法实践中,而造成高羁押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羁押率过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人口流动愈发频繁,同时,流动人口犯罪率也随之上升.由于流动人口没有固定居所、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