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氯化物在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本文以某电厂地下水中氯化物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含水层物质组成、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源汇项等做简化,采用GMS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在简化的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1)污染物平面迁移范围以泄漏点为中心呈椭圆形扩散,污染晕长轴为地下水流动方向;(2)污染物最大迁移距离及污染影响范围均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变化速率不断降低;(3)距离污染源较近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浓度变化速率逐渐降低;距离污染源较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初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不断增加,后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高陡挖方边坡稳定性研究历来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某换流站站址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挖方边坡的设计情况,针对该站址边坡坡高较高、水量丰富和粉砂质泥岩节理发育、抗风化性能差的特点,从参数选取、坡形设计、稳定性计算、支护设计、排水系统设计、边坡绿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工程支护建议,合理有效的控制了支护成本.本文边坡设计、支护方案完整,以期能对类似边坡设计提供借鉴.
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采用最小安全系数评价边坡的安全性,这也是规范推荐的指标.事实上,采用最大加速度也可以用来评价边坡的安全性.安全系数体现的是边坡的强度储备,加速度是从动力学方面考察边坡当前状态与滑动状态之间的距离,即在运动加速度方面的储备.结合典型无黏性土边坡和黏性土边坡,通过算例分析加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最小安全系数和最大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黏聚力在土的抗剪强度中占的比
黄土地区普遍发育的滑坡灾害与黄土-基岩不整合面的关系密切,深入分析该类不整合面对黄土滑坡的控制作用是灾害防治的需要.本文以兰州地区为例,在分析滑坡的分布规律和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土-基岩不整合面与滑坡的发育密度和体积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滑坡的发育长度、宽度、面积及体积,总体表现出随滑坡规模的增加,具有在特定范围集中分布的趋势;(2)滑坡的宽度与体积之间的相关性较差,滑坡长度与体积
采用显式物质点法模拟高速远程滑坡的破坏过程.计算方法采用广义插值物质点法,计算流程采用MUSL格式,本构关系采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下的弹塑性模型.首先,利用泡沫铝材料模型试验验证了物质点法模拟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性.其次,构建远程滑坡模型,模拟远程滑坡的整个破坏过程,讨论了内摩擦角对大变形滑坡滑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远程滑坡的滑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摩擦角的减小,滑坡的滑
岩溶问题是大岩洞水电站存在的复杂地质工程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工程针对该问题的勘察评价方法.该工程前期设计阶段通过采取适宜的勘察测试方法,对工程区内主要发育的岩溶现象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岩溶总体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针对该工程的岩溶发育程度划分标准.并结合工程特点,重点对坝基渗漏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地质缺陷发育,采用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法对断层、挤压带和岩脉等软弱岩带进行灌浆处理.灌浆后检测成果显示,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对坝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及煌斑岩脉等结构面在抗渗性能、变形性能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岩块岩屑型软弱岩带的声波波速较灌前提高约12%~18%,灌后钻孔变模值约为6.0~6.5GPa;岩屑夹泥型软弱岩带声波波速灌前提高6.8%,钻孔变模改善作用较为有限.灌后声波波
针对榆神府矿区侏罗系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传统预计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以榆阳煤矿为实际研究背景,在分析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原位测试、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整体结构覆岩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覆岩中砂岩的含量百分数为85%左右,较石炭-二叠纪煤田覆岩中砂岩含量高,侏罗纪煤层顶板覆岩沉积面不明显且纵向裂隙不发育;导致导高发育异常主要原因为顶板覆
新疆煤质气管道沿线经过的新疆、甘肃等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盐渍土,盐渍土的盐胀和腐蚀作用通常会导致输油输气管道发生变形甚至泄漏.因此查明盐渍土地区成因、结构特性以及对管道的腐蚀,进而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管道建设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对研究路线上盐渍土的分布、成因与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合盐渍土对输气管道的腐蚀性室内试验研究,分析腐蚀形貌和腐蚀速率.结果表明:X80钢在盐渍土模拟溶液中发生
定向钻穿越技术在各类管道铺设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输煤管线工程中应用较少,对其可行性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神渭输煤管线渭河段穿越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曲线型定向钻穿越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穿越后管线范围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钻孔进入和穿出地面的倾斜段孔壁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超过该区段内岩土体极限平衡状态
为探究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湿陷性的影响,以黑方台10m、20m、26m和30m埋深的Q3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线法测得土体的湿陷系数,并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合成技术获得湿陷前后的微结构图像,统计出孔隙的面积和等效半径,分析了颗粒组成及孔隙等效半径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湿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埋深增大,黑方台黄土颗粒粒径减小、大孔隙减少而中小孔隙增加,峰值对应的孔隙等效半径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