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化学清洗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在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二期为#5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双氧水和EDTS铵盐清洗的情况。清洗范围除凝结水系统、低压给水系统、高压给水系统、锅炉省煤器、水冷壁、启动分离器系统外还有过热器(含奥氏体钢)。该炉采用相关技术措施后,确保了锅炉清洗的质量,使各项清洗指标远优于《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和国华电力企业标准Q/GH 002-2008《超/超超临界机组化学清洗导则》标准的要求。本工艺对超/超超临界机组化学清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通过正交实验,利用四种组分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型盐酸介质中的锌缓蚀剂,并对该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盐酸浓度不大于15%、温度不高于50℃时对锌具有优良的缓蚀作用。电化学研究确定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缓蚀剂,缓蚀率高达99.66%。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该缓蚀剂存在的盐酸体系中,锌不发生局部腐蚀。
利用半电池电位(Ecorr)和宏观电池腐蚀电流密度(Icorr)测量技术,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醇胺基阻锈剂对硬化混凝土试块中钢筋的阻锈性能。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周次的增加,添加阻锈剂的钢筋电极电位呈上升趋势,腐蚀电流逐渐减小,阻锈剂对钢筋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阻锈效果依次为CI-3>CI-5>CI-4>CI-1>CI-2。
硫酸盐还原菌是引起微生物腐蚀的主要细菌之一。本工作以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洋微生物发酵产物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的分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产生菌A的发酵产物能够有效清除材料表面已经形成的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蛋白酶产生菌A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的清除主要依赖于发酵液中蛋白酶对生物膜中大分子的降解作用,而不是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作用。上述实验结果为利用生物技术防止微生物腐蚀提供了有益
本工作通过分析油田垢的主要成分及地层水和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发现地层水与注入水不配伍,且排出水中钡锶离子含量增大。为此进行了地层水与注入水的配伍性实验和海水对岩层的溶蚀性实验,结果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比越高,结垢现象越严重,而海水具有溶解地层岩层的能力。
氨基酸类缓蚀剂具有无毒、易生物降解的特点,已成为绿色缓蚀剂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新进展,分析了氨基酸类缓蚀剂研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缓蚀作用;②氨基酸在金属表面的自组装技术;③氨基酸类缓蚀剂的复配增效技术。
我国气相缓蚀剂的快速发展满足了金属防腐蚀的需要,但随着应用领域的增多、环保安全限制等,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气相缓蚀剂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金属防腐蚀领域的需求,又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低碳排放。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气相缓蚀剂的应用现状,从气相缓蚀剂的高效能、通用性、绿色环保、适度使用、提高相容性、标准制订、快速检测等七方面探讨气相缓蚀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综述了目前口腔藻酸盐印模材料微生物侵蚀的危害性、常用的消毒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抗菌藻酸盐印模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研发趋势。
本工作就室内研究出的抗CO2腐蚀缓蚀剂CT2-17在川西北气田的现场应用进行了总结。在现场通过腐蚀挂片监测、电化学监测和缓蚀剂残余浓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加注缓蚀剂对油套管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连续加注CT2-17缓蚀剂,加注量在3~7kg/d,其缓蚀率都达到了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防腐蚀效果。
通过缓蚀剂配方的调整,针对渤海某海上油田流体含水50%、CO2含量较高、在管线入口端加入破乳剂导致输送后期出现油水分离的情况,利用高温高压釜和油水分配测试技术评选出了适应于现场的缓蚀剂。现场试验数据显示,缓蚀剂BHH-01E有效降低了现场腐蚀的问题。
目前世界油气田中大约1/3含有H2S气体,美国的巴拿马、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等油田都含有不同程度的H2S气体,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我国含硫化氢油田也在逐年增多。渤海油田某片区硫化氢浓度较高,本文利用生物和化学抑制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现场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