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足力线的X线测量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常用的后足力线的X线投射方法有两种:1.后足长轴位(the long axial view)2.后足力线位(saltzman view)1.后足长轴位投照方法暗盒由患者踩在脚下,球管与水平面成45°,投射中心位于后踝,踝关节背伸10°测量方法(确定根骨中轴线)确定胫骨长轴E确定根骨长轴F距跟骨最低处7mm处做水平线C,分为3:2距跟骨最低处30cm处做水平线D:分为1:1胫骨轴线与跟骨轴线角夹角:正常足:0°~5°外翻足:5°~10°严重外翻足:>10°内翻足:0°~-10°严重内翻足:<-10°2.后足力线位投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总结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10年2 月-2013 年9月,4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50.7%,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心脏左室功能不全、合并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长、预防性使用抗
目的 在内耳检查中,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楚地显示听小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形态和相互间的解剖关系。本文就其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技术做以探讨。选择精确的扫描数据及重建参数是保障三维后处理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关键,据此,我们对30位志愿者进行了内耳骨迷路三维成像,以探讨其理想的成像参数,和重建方法。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肝脏原发淋巴瘤均为单发肿瘤,CT平扫3例病灶均为略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门脉及延迟期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边界较清楚,病灶内见穿行血管影.MRI T1WI为略低信号
目的 探讨乳腺触诊成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9月在本院行乳腺触诊成像检查的9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分析乳腺触诊成像各参数的诊断效能,以及乳腺触诊成像检查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参与式和案例式教学的效果评价,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目的:探讨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在TIA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TIA65例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全脑“一站式穿梭扫描”,获取全脑灌注成像(CTP)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等数据,并得到头颅CT平扫、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
目的 研究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听觉词语学习量表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对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受试对象(分别为AD组15例、MCI组22例和HC组25例)进行记忆及执行筛查量表、听觉词语学习量表等测定,并利用phillip3.0T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机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ALFF方法对比各组脑功能区ALFF值的变化.
目的 分析单能谱图像与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及其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男性胸部仿真体模,并随机置入不同密度(-800HU、-650HU与100HU)及大小(3mm、5mm、8mm、10mm、12mm)的球形模拟结节,使用西门子双源炫速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能量模式(80/140KV)对体模进行扫描,提取出不同能量水平的单能谱图像后对每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及检出率分
目的 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自发活动改变情况.材料与方法14例MHE患者(MHE组)、17例无明显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NHE组)和1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神经心理测试和静息状态BOLD-fMRI扫描,处理MRI数据后获取低频振幅(ALFF)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NHE组、HC组相比,MHE患者在双侧额叶及右侧颞叶多个脑区、左岛叶、双侧小
目的:比较适应性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对心律失常患者CTCA检查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患者3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0例(采用适应性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和对照组1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比较两组间CTCA图像可诊断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以ICA为金标准,评价CTCA对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