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震之谜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没有探索和创新,科学就失去了灵魂。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应当允许各种思想露头并展开交锋。困难不能成为消极退缩的理由,地球物理现象的复杂性虽使人们难以准确认清地层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但在这扇门紧闭的同时,各种地下物理现象所特有的间接证据,却为世人敞开着另一扇认清地震实质的窗口。对地震问题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会被复杂的表象所谜惑,而它本身的复杂特性正说明了地震现象拥有的多头绪性。这或许是对地震现象的认识一直争议很大的原因。地震,这一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它的所有表现形式,正逐步被人们所认清、理解。而据此提出的探寻其成因的各种理论,正是人们不畏困难挫折,为寻求真理奋勇探索的精神冲锋。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美国工程师里德先生在1910年为解释旧金山大地震提出的“弹性回跳说”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傅承义先生提山的“红肿说”与耿庆国教授的“旱震理论”。其中后两种是相互关联一体的。其余多种观点虽各有自身的依据,然而以举证学的重要原则来说,“孤证不举”,又因笔者依自己的判断,很多观点在基础性的常识认识中各有缺陷,且举证不足,故暂不论述。
其他文献
日本人移民海外的传统由来已久,  形成一个貌似沉默低调、实则数量庞大的海外日本人群体。  在国外,华人、韩国人、印度人随处可见,可似乎却很少看到日本人的身影。日本人仿佛对出国并不感冒,还有统计说年轻人对留学和国外移居兴趣低迷,对出国没兴趣。这貌似很好理解,日本是发达国家,比外国好太多,日本人何必出国?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刻板印象,日本人并非不爱出国。日本人移民海外的传统由来已久,形成一个貌似沉默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问题逐渐严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生态恢复技术作为一项具有更高潜力的环境治理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园林建设要想做到和
中国地学会创建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术团体,也是第一个中国地球科学学术团体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它的诞生揭开了中国近代地球学体制
国家信息中心张根明最近撰文说,从今年1—5月份财政运行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支出增长超过财政收入10.8个百分点,财政赤字为91亿元。1995年我国国债规模预计为1537亿元,其中凭
1909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格致科设立地质学门,开创了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先河。2009年,是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百年华诞。100年来,伴随祖国的复兴历程,高等地质教育从
会议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上升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建筑行业逐渐风生水起.如今的建筑施工方法已大不同于从前,施工队再进行施工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更加快捷高效
中交二公局六公司贵州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12标,其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地处贵州山区,地势复杂,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大,且石方占80%以上,岩石强度基本在30-40Mpa,不同体
工程的建设品质不但会对人们生活的安全系数造成影响,同时对于人们的使用属性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是一项建设周期较长、工序较为烦琐的工程项目,不但会涉及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新纪元,在60年中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笔者对这一期间的自主创新方面的情况提出一些看法。
过去,在中国地质界和科技界,普遍认为,中国现代地质事业是始于民国初年,1912年初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地质科是第一个官办的地质机构。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地质事业的诞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