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网络化及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临床上前者副作用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副作用,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上传统认知行为治疗往往受到时间、地域和治疗师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完整地实施,影响疗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以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及模块化实施等优势逐渐被重视,并成为失眠症治疗的可能方式。【目的】了解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及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04月到2015年07月神经内科门诊57例失眠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成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组(n=29)和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组(n=28),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睡眠效率及入睡后觉醒次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睡眠效率及入睡后觉醒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入睡潜伏期(网络化CBT组:42.4±29.8;面对面CBT组:33.6±22.4)、入睡后觉醒时间(网络化CBT组:50.7±30.2;面对面CBT组:39.4±21.5)、睡眠效率(网络化CBT组:78.5±15.8;面对面CBT组:85.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睡眠时间(网络化CBT组376.7±62.2:面对面CBT组389±68.4)、在床时间(网络化CBT组465.6±68.4;面对面CBT组449.6±63.6)、入睡后觉醒次数(网络化CBT组2.1±1.5;面对面CBT组1.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及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均有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睡眠障碍与铁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211例PD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估患者的睡眠
  [背景]睡眠障碍在痴呆患者中常见,且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疾病进展和增加痴呆照料者的压力.然而,AD患者夜间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长期转归和对照料伴侣的压力尚不清楚.
会议
  [目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主要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MSA、DLB与帕金森病(PD)都属于α-突触核蛋白病,三者
会议
  [目的]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在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与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的关联与异同点.[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光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
会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快动眼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梦境相关行为(dream-enactment behavior(DEB))及肌电活动的发生,及与病
会议
  [目的]探讨患有快速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睡眠结构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2015年
会议
  Background: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common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disorder involving 1.7% of the geriatric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2.0%of the elderly
会议
  [目的]探索不同亚型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认知功能有无差异及认知功能与客观睡眠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95例CID患者(入睡难14例,早醒24例,维持难24例,混合性33例)接受一
会议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干预治疗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睡眠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03
会议
  [背景与目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PSD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的情绪低落,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社会交往、认知等方面能力的恢复.研究显示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