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的圆坯连铸结晶器传热实时计算方法

来源 :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圆坯连铸结晶器温度和热流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将传热反问题算法与神经元网络结合,对结晶器温度、热流和坯壳厚度的分布进行计算,开发快速有效针对实测数据的结晶器传热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可真实反映结晶器传热的非均匀特性。为结晶器传热与铸坯凝固的在线计算及其可视化、智能化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连铸保护渣的物化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而氟化物对调节连铸保护渣高温物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氟对多元硅酸盐结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氟的作用特性。论文通过拉曼光谱研究了氟对保护渣高温熔体、玻璃及晶体中硅酸盐微结构单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随着CaF2含量增加,硅酸盐微结构单元种类和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硅酸盐网络化程度降低,熔体粘度减小;在性能相近的无氟渣和高氟渣中,高氟渣晶体中硅酸盐微结构单元主要为
本文介绍了唐钢FTSC薄板坯连铸低碳冷轧用钢保护渣的研究开发过程。通过漏斗型结晶器与保护渣性能匹配关系研究、保护渣组成和物性研究、多次生产试验和性能优化,最终开发出满足工艺要求的国产低碳钢保护渣,保证了低碳冷轧用钢的稳定生产。
以导热模型为基础采用传热反问题计算方法,根据目标温度进行二冷静态配水。将传热反问题计算中引出的敏感系数用于二冷水动态调节,动态配水中采用了坯龄模型和在线优化控制。本文介绍二冷配水的数学模型和关键技术。
不锈钢连铸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很快,按照不锈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将其分为五类:马氏体系,铁素体系,奥氏体系,双相系和析出硬化型不锈钢。不锈钢管坯钢则以奥氏体为主,由于不锈钢含有多种元素,尤其是A1,Ti,因而在浇铸过程中极易氧化,而且钢水粘度大,凝固形态复杂,导热性能差,因此它的钢水浇铸和凝固过程与碳钢有较大的区别。本文研究不锈钢方、圆坯的连铸机结晶器及铜管的设计。
电磁式大包下渣检测系统是由安装在大包上水口外的传感器、电气控制室的二次仪表、工控机、连接二次仪表与传感器的电缆及现场操作箱等设备组成,该系统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够准确检测到通过大包上水口渣量的多少,并根据设定的报警限及时关闭水口,减少流入中包中的钢渣,提高大包中钢水的收得率和洁净度。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在柳钢的应用情况。
随着钢铁企业随着市场对钢铁产品质量要求的越来越苛刻与自身生产效率提高的要求,对连铸机二冷系统内喷嘴的冷却效率也不断的提高,喷嘴制造厂家对喷嘴的内部结构作了改进设计,以满足连铸坯均匀快速的冷却的要求,喷嘴提供更均匀的喷水分布,更高的热传导效率,降低喷嘴的堵塞,降低连铸坯的表面缺陷,角部裂纹,中心的偏析。这种喷嘴的改进,使得产品品种的扩大与生产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喷嘴的各种改进,由此对用户与
本文以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流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发了Viusal Cast软件,并模拟分析了大方坯双侧孔水口条件下的结晶器内磁场、电磁力及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均匀,并沿横断面旋转,电磁力的旋转周期为磁场旋转周期的一半。电磁搅拌改变结晶器内流场形态,减小回流区和冲击深度。
本文通过对连铸坯凝固传热的分析,应用传热学的基础理论,采取1/4断面和1/2断面两种断面形式,使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起连续铸钢过程凝固传热的双数学模型,用户可以根据断面的大小,方便选用。本课题开发出双模型来进行连铸坯凝固传热的数学模拟,使得计算程序适合大方坯、小方坯、矩形坯和板坯,这样的通用性不但给连铸机的设计带来方便,而且也可以为连铸实际操作提供参考数据。
通过独特设计的实验测量了结晶器振动过程中,连铸初始凝固点温度变化情况,发现初始凝固点温度存在与结晶器振动相对应的温度波动现象。传热数学解析表明,在结晶器内侧存在温度波动的情况下,无论有无保护渣,在钢水内部每一点都存在着与表面温度波动频率一致的温度波动,但其幅值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无保护渣的情况下,表面温度波动在钢水中的渗透深度约为1~2mm;保护渣的存在对温度波动有很大的衰减作用,因而能提高铸坯
铸坯在连铸冷却过程中不断受到热和机械应力的作用,其最终的质量主要由铸坯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热和机械应力场决定,因此,对连铸坯温度场的研究一直受到连铸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应用有限元的方法对铸坯凝固冷却全过程进行数学仿真,建立冷却凝固模型,并以模型为核心编写了动态二冷控制系统,本模型应用生产后,铸坯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