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长时间)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不同运动项目采用高原或低氧训练的持续时间多为3-5周,而8周(长时间)高原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的研究还未见到.本研究以赛艇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比较研究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高住低练-HiLo、低住低练-LoLo)对运动员红细胞系指标、有氧代谢能力和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影响,以期寻找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效果的差异,探索其中变化规律,为长时间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更好地应用于训练过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1)研究对象:上海市男子赛艇队25名运动员,其中国际健将3名,健将6名,一级16名.(2)训练安排:本研究分两个阶段完成.①第一阶段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时间为2008年1月7日-3月2日,地点为上海体育科学研究低氧训练实验室;本阶段研究对象19人,分成3组:HiHiLo组8人、HiLo组7人、LoLo(对照)组4人;HiHiLo组每周日至周五晚低氧睡眠(晚7点至次日晨6点)+每周3次低氧训练(40分钟测功仪)+常氧专项训练、HiLo组每周日至周五晚低氧睡眠(晚7点至次日晨6点)+常氧专项训练、LoLo组常氧下睡眠与训练;高度安排:第1周1800-2000米,第2-4周2000-2300米,第5周2000米,第6-7周2200-2300米,第8周2300-1800米.②第二阶段为高原训练,时间为2009年1月16日-3月17日,地点为云南省会泽县,海拔高度为2210米;本阶段研究对象12人,分成2组,即具有多次高原训练经验组6人,初次高原训练组6人.(3)测试安排与指标:①红细胞系指标:分别于高原和低氧训练前3-5天、训练中和训练后每个训练周期开始日晨空腹取指尖血20ul,用COULTER ACT-10血球仪测定RBC、Hb、HCT、MCV、MCH、MCHC等指标.②有氧代谢能力指标:分别于高原和低氧训练前3-5天、训练后10-15天测定VO2max、VO2max/kg、 VCO2max、VO2max PD、HRmax、VEmax、AT-VO2、AT-HR、Tmax、Rmax、Blamax、O2-Plusemax等指标,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和COSMED K4b2心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③专项运动能力指标:分别于高原和低氧训练前5-10天、训练后10-15天进行测功仪6公里、测功仪2公里和测功仪六级递增负荷测试,主要记录运动成绩、训练结束即刻和训练后不同时段的血乳酸、心率等指标.(4)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和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选用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Paired-Samples T Test 和Independent-Samples TTest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高原和低氧训练前、中、后红细胞系指标的变化.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各组运动员第1周运动员整体Hb呈下降趋势,其中HiLo组呈上升趋势;从第2周开始逐渐升高,多次高组和初次高原组在第四周出现峰值,其中多次高原组升高11.18%,初次高原组升高6.92%,其后四周仍保持较高水平;而HiHiLo和HiLo组运动员呈持续上升趋势,至第八周到达峰值,分别上升8.57%和16.80%;训练后一周,五组运动员的Hb稍有下降,但高于训练前水平,第二周有明显升高,各组升高幅度依次为初次高原组>HiLo>多次高原组>HiHiLo组>LoLo组.各组RBC和Hct的变化趋势基本与Hb相同.(2)高原和低氧训练后有氧代谢能力指标变化.多次高原组、初次高原组、HiHiLo组、HiLo组、LoLo组的VO2max变化幅度分别为-5.10%、-5.07%、3.98%、3.0%、-3.59%; VEmax的变化率分别为8.44%、-3.63%、4.18%、4.54%、-1.91%; BLAmax的变化率分别为-11.87%、-10.89%、2.51%、6.63%、-1.49%; AT-VO2的变化率分别为-4.11%、-0.78%、0.72%、-0.44%、-1.29%; AT-HR的变化率分别为-2.28%、-3.16%、1.86%、2.45%、4.40%; Tmax的变化率分别为4.32%、-3.75%、3.87%、2.17%、-3.25%.(3)高原和低氧训练后专项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多次高原组、初次高原组、HiHiLo组、HiLo组、LoLo组专项运动能力不同指标的变化表现为:①测功仪六级递增负荷测试中,运动员无氧阈水平下的运动强度增大,乳酸—运动强度曲线发生明显的右移,提示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其提高幅度表现为初次高原组>多次高原组>HiLo组>HiHiLo组>LoLo组;②测功仪6公里测试中,运动成绩变化率分别为1.89%、1.89%、-1.24%、0.13%和-1.53%,即刻血乳酸变化率分别为31.92%、7.93%、4.61%、17.01%、2.79%;③测功仪2公里测试中,运动成绩变化率分别为2.78%、0.98%、1.32%、0.33%、-1.39%,即刻血乳酸变化率表现为0.59%、11.17%、12.33%、14.86%、9.88%.结论:(1)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赛艇运动员与机体载氧能力直接相关的红细胞系指标的水平,这为有氧能力的改善打下了较好的生理基础;其中不同组别提高幅度和出现峰值存在不同,其中HiLo和多次高原组提高训练最为明显.提示高原训练更易刺激运动员产生Hb等,而低氧训练对红细胞刺激呈持续增加状态,这可能与高原和低氧训练缺氧方式不同有关.(2)8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提高了运动员VO2max、VO2max/kg等指标,总体表现为HiHiLo组大于HiLo组,同时无氧阈指标也有一定提高;而8周高原训练却使运动员VO2max等指标稍有下降,但无氧阈指标和运动时间明显提高,且大于HiHiLo和HiLo组,提示8周高原训练可有效运动员在中、高等运动强度下的摄取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增强,其提高程度大于低氧训练模式.(3)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均能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总体表现为高原训练效果优于低氧训练;高原训练中初次高原训练组中低等运动强度下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明显,而多次高原训练组高等强度运动下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显著;不同模式低氧训练中表现为HiHiLo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大于HiLo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少年运动员在一天训练中的重复耐力运动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水平的影响及确定是否存在积累效应.方法:12名少年男子长跑运动员(年龄:14.5±1.5岁;身高:165 ±11厘米;体重47.9 ±9.7公斤;最大摄氧量:65.3±4.4ml.kg.min-1;训练年限:3.4 ±1.5年)参加了本研究.首先测试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及无氧阈下的跑速.隔天后一日内进行两次45分钟无氧阈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揭示蛋白质组学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局限.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中国知网,HighWire.press等数据库检索到1998年到2009年国内外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近40篇文献,归纳总结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结果:1、蛋白质
目的:观察一次低氧运动对骨骼肌Titin和Nebulin蛋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并观察运动后不同恢复环境下骨骼肌Titin和Nebulin蛋白恢复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44.3±5.7g,随机分为8组:常氧对照组,低氧运动后即刻组,低氧运动后常氧恢复1天组、2天组和7天组,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1天组、2天组和7天组,每组6只.分笼饲养,每个鼠笼6只,自由饮食,自然昼夜节律变化光
目的:探讨低浓度氧对赛前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游泳运动员红细胞参数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以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广州体育学院游泳队的6名男性运动员(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85±0.63岁;所有受试者无造血系统疾病、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受试者在实验期间未服用营养物品;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的确定方法:实验前Hb值(13.88±0.87 g/dL)与集训前清
目的:通过对目前运动应激与HSP70合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运动应激诱导HSP70生成在运动训练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见解.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0年至2009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HSP70在运动训练中监控过度训练、评价运动员水平和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1、监控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常见运动性疾病之一,目前
目的:高原训练时长时间滞留在高原缺氧环境会影响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使目前认为训练有效的"高住低练"也会因运动员在低氧环境中休息而易引起"高原效应",并影响大脑的机能.环磷酸腺苷(cAMP)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传递与抑制性传递及体温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变化状况与脑的机能水平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大鼠大脑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规律,探讨低氧训练对大脑机能水平的影响,为低氧训练
目的:从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变化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亚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高原、亚高原训练的免疫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对国内外关于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以及关于训练对免疫机制的影响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不同低氧训练模式、不同负荷强度的高原训练两个角度分析高原、亚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后可
目的:研究eNOS基因的G894T和4B/4A位点、ANP基因的C-664G和T2238C位点及ET-1基因的T8000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Phase1:在模拟海拔4800m低氧环境中,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于低氧舱(模拟海拔4800m,FIO210.4%-10.8%,Tm 20℃-24℃,相对湿度46%-67%,气压1014hPa-1021hP
目的:通过运动观察雄性体的雌激素及受体水平,分析运动能力与脑的保护性抑制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运动组(28只)、慢性运动组(28只).慢性运动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6周,水温28±1℃,以无氧阈强度90%尾部负重游泳,每周游泳6天,休息1天,每天1次;急性运动组在此间只正常饲养.慢性运动组大鼠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2天,测定慢性运动组大鼠的乳酸无氧阈强度为体重的3.2%;正常饲养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