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面电弧喷涂NiAlRe涂层的耐蚀性能研究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l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Ni-Al-Re复合丝材和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NiAlRe涂层.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微观测试手段研究了涂层在3.5%NaCl+Na2SO4+Na2CO3复合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与电弧喷涂Zn涂层作比较.结果表明,NiAlRe涂层在腐蚀介质中具有良好的钝化自修复能力,表现出更优越的耐腐蚀性能;NiAlRe涂层在腐蚀介质中无腐蚀产物生成,不会破坏粘结层与防腐蚀层之间的粘结性能.
其他文献
利用高温高压H2S反应釜,在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腐蚀产物膜;通过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电化学氢渗透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膜对管线钢氢渗透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管线钢生成不同的腐蚀产物,而腐蚀产物膜促进了阴极析氢反应,膜层的存在增加了表面氢吸附浓度.以马基诺矿型FeS1-x晶体为主的膜层促进氢渗透行为的发生,而以磁黄铁矿型Fe1-xS晶体为主的膜层对氢渗透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混合菌作用下Q235钢腐蚀失重远小于两种微生物单独存在时的腐蚀失重.同时混菌体系中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值随时间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体系中Q235钢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对Q235钢及其镀锌材料进行了当量加速腐蚀试验,并从宏观形貌、微观形貌、腐蚀失重和腐蚀深度等方面对其腐蚀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镀锌材料的抗腐蚀性能优于不镀锌材料;②加速腐蚀4年后,镀锌层的腐蚀形式由点蚀转变为均匀腐蚀;③在当量加速腐蚀前4年,腐蚀速率成上升趋势,之后开始放缓.
用电化学阻抗方法(EIS)研究了X100管线钢在酸性水饱和土壤中短期的阻抗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腐蚀初期,由于水饱和土壤介质电导率较低,电极反应过程迅速从活化控制变为扩散控制,阻抗增大;同时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积累对反应离子扩散有阻碍作用,也使阻抗增大;腐蚀产物膜疏松多孔,形成局部活化区域,使阻抗减小;Cl-对腐蚀产物膜有破坏作用且在膜内局部地区浓缩,诱发点蚀,使阻抗减小,并带来感抗.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X80管线钢在土壤模拟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试验中采用的模拟溶液以我国西北部的碱性土壤为基础;并在试验中施加了不同的阴极电位.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开路电位下表现出明显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断口呈典型的脆性断裂.当外加-850mV和-1250mV的阴极电位时,应力腐蚀敏感性与开路电位条件下相比有显著的降低,断口形貌呈现韧窝特征。
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SEM及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沿线4种典型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钢在4种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大小依次为:樟树>伊川>新洲>鄯善.X80钢在樟树模拟溶液中以点蚀为主;而X80钢在其他3种模拟溶液中以均匀腐蚀为主.在樟树模拟溶液中,X80
介绍了滨海电厂海水循环水系统常见的腐蚀问题,针对循环水系统中的不同设备和管道分别分析了腐蚀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腐蚀对策.
采用二步酯化工艺,即环氧与正辛酸酯化得到单环氧基环氧酯,然后再将单环氧基环氧酯与丙烯酸聚合产物进行二步酯化的方式,将聚合反应与环氧基开环酯化反应分步实施,从而制得不同分子量及不同丙烯酸含量的水溶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对树脂的水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度及吸水率进行了考察,研究了不同数均分子量、不同羧基含量对改性树脂的性能的影响,为涂料的进一步优化与改性提供了依据.
采用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绿色缓蚀剂聚环氧琥珀酸(PESA)与钨酸钠复配对黄铜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20℃时,在3%NaCl溶液中单一添加PESA或Na2WO4时,对黄铜电极的缓蚀作用效果最佳的浓度分别为60mg/L和50mg/L.在总浓度为60mg/L的情况下,以比例3:1复配后,缓蚀效率显著提升,可达到87.19%.
本文以Al-Zn-In-Mg-Ga-Mn合金牺牲阳极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研究了其在10%,30%和50%间浸率时不同干湿交替周期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图谱解析对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牺牲阳极自腐蚀电位逐渐正移,阳极极化率逐渐增加,溶解电流逐渐减小,阳极活性逐渐降低;电化学阻抗谱中感抗弧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容抗弧不断增大,表明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