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局地暴雨特征及落区预报分析1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局地暴雨特征,做好局地暴雨落区预报,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发现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以及高空槽后四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表明蒙古冷涡系统下应以整层良好的水汽和涡旋系统东南象限深厚的辐合上升运动为着眼点;而东北冷涡系统下则需关注低层水汽条件充沛和中层强烈的辐合抬升;高空槽系统下在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配合较为均衡;而槽后型系统影响下若发生局地暴雨,各种强对流参数特征则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局地暴雨过程对强降水落区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天津构造加密探空由于充分考虑了近地面的温湿风特征,计算所得的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地面至3km高度的垂直风切变对局地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性.同时,个例研究也表明TJ-WRF对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应用模式结果计算的物理量结合应用能较好的预报局地暴雨落区.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1o grasp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Method] Threshold was determined by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
2013年夏季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降水明显偏多,和气候态相比主雨季提前,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末至7月初以及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上旬前期两个时段.对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该年夏季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最显著的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偏西,有利于其西侧低层南风偏强,进而输送更多的水汽到达华北至东北地区.进入东北地区的另外一支水汽输送可一直追踪至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而在中高纬度地区东北冷涡强度较
利用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主要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的12小时内(即12h,以下相同)和24小时内(即24h,以下相同)发生暴雪的气候特征,并对产生区域暴雪的天气形势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呼伦贝尔地区暴雪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冷暖交替频繁之时:12h内发生的暴雪频次比24h内暴雪发生频次
利用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站及周边9个气象站近60a逐月、年日照时数、气温、云量、降水、相对湿度资料以及1951~2013年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格尔木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格尔木日照时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变化较平稳,夏、秋、冬三季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5月最多、2月最少.年代际变化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较为平
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表明,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其他气候系统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大气低频(30-60天)振荡对亚洲夏季风的爆发以及东亚夏季风的异常都有重要作用.目前大气季节内振荡已被视为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文章比较了亚洲夏季风区季节内振荡扰动动能,特别关注了印度季风区、东亚季风区及南海中部在夏季风期间的扰动动能的变化,体现了东亚的季风进程,发现阿拉伯海区、孟加拉湾及南海海区的扰动动能最强,尤其是阿拉伯海
前期研究发现在中期时间尺度上,云南雨季歼始往往对应着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移而不是北跳.为进一步弄清在此期间急流的活动规律及其对云南降水的影响,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站点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低频变化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云南雨季开始的关系.研究显示,伴随云南雨季开始副热带西风急流明显南移且强度增强,急流入口区的垂直环流也随之
The climate trend in a dynamical seasonal forecasting system is examined using 33-year multi-model ensemble (MME) forecasts from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anadian Historical Forecasting Project (HFP2).
会议
本文利用NCEP/NCAR的1948-2012年的风场、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和中国505测站的1960-2012年的中国夏季逐日降水资料(资科来自于国家气候中心),讨论了有关东亚热带夏季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标的选取,定义经标准化处理的夏季南海区域(100°E-117.5°E,10°N-25°N)850hPa涡度平均值为南海夏季风指数.以此夏季风指数为标准,对1948-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进行了强
利用ERA-Interjm风场资料和全国756站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相对涡度和纬向零风速线三个客观判据,筛选出1981-2013年6-7月份江淮地区由切变线引发、影响的暴雨,将切变线暴雨按照风场差异分为四个子类:暖切变线暴雨、冷切变线暴雨、准静止切变线暴雨和低涡切变线暴雨.统计分析表明:近33年来,江淮地区暴雨6-7月份里平均有30.2天发生暴雨,有22.0天产生切变线暴雨,切变线
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针对0814号"黑格比"台风个例,将T-PARC(THORPEX Pacific Asian Regional Campaign)获取的GPS Dropsonde资料,利用三维变分的方法进行同化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化GPS Dropsonde资料可以有效改善模式初始场,一定程度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