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对中枢神经递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干预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抑酸剂、镇静剂、复方中药对应激性溃疡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实验大鼠分为5组,各12只。中药组每天灌食复方中药心身1号2 ml,造模组及空白组同时灌等量0.9%氯化钠,共7d;雷尼替丁组、阿普唑仑组于施加应激前0.5h分别给予含各自成分的悬浊液2 ml。然后对给药4组水浸束缚,使之产生中医“气机失调”证和现代医学“应激性溃疡”的模型。比较5组胃黏膜的溃疡指数(UI)、病理及脑垂体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的水平;检测造模组、中药组及空白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lgA)、胃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以及3组血清、脑组织及胃黏膜脑肠肽P物质的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造模组UI、NE及DA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f(0.01)、hch明显降低。中药及雷尼替丁可明显降低UI及NE;雷尼替丁有明显降低DA的作用;阿普唑仑有升高hch作用;造模组大鼠血清中Igh及胃液中SIgA的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心身1号可显著提高造模组血清中Igh及胃液中Sigh的水平。造模组血清、脑组织及胃黏膜中脑肠肽P物质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心身1号可显著降低各种组织中脑肠肽P物质含量(P<0.01)。 [结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干预途径,保护胃黏膜、降低溃疡的形成。中枢神经递质和胃肠道激素参与了应激反应过程,中药心身1号保护胃黏膜、降低溃疡形成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应激导致的机体局部及全身免疫抑制状态,调节机体组织中P物质的过度增高有关。
其他文献
综合近年文献,ITP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主要认为与外感风热毒邪、饮酒过度、嗜食辛辣厚味、劳倦过度、久病损伤正气等因素有关;病理因素为虚、瘀、热;病性可分虚、实;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大致可概括为血热妄行、阴虚血热、气虚不摄、瘀血内阻。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病因病机上有独特的见解,在临床有较多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中医药提升血小板的速度相对较慢,中药治疗本病的机制和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探讨复发原因。方法:观察复发APL患者使用As2O3进行再诱导治疗,分析复发原因。结果:使用As2O3治疗的15例复发APL患者CR13例(86.67%),PR1例(6.67%),NR1例(6.67%)。其中2个疗程达到CR者9例(60%)。持续缓解时间为2月~>15年。结论:As2O3是治疗复发APL行之有效的中药制
目的: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以及正常人的食管远端黏膜上皮细胞间隙的增宽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10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NERD组30例和RE组54例;在齿状线上2~3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观察黏膜上皮细胞问隙是否增宽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组和NERD组平均细胞间隙(LMI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40~0.17μm,1.
@@全国著名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研究七十余载,融古贯今,学验俱丰,临证尤其重视脏腑辨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感悟颇深,现将张琪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观察芪术方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将胃癌癌前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芪术方,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对症状及病理的分级量化,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胃脘痛、痞满、体倦乏力、纳食减少、暖气症状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本研究调查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比较两个诊断标准的异同及就诊情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大承气汤的调节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1、IL—10水平。[结果]:SAP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及正常对照组胃粘膜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以及G、D细胞数目比值(G/D),研究三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REG脾胃湿热证与胃酸分泌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患者6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1例,所有受试者
目的:探讨如达溃疡散对乙酸烧灼法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法复制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如达溃疡散高、中、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和模型对照组共5组,每组12只,其中高、中、低剂量按4:2:1的比例灌胃,即高剂量为2g/kg·d-1,中剂量为1g/kg·d-1,低剂量为0.5g/kg·d-1,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0.0036g/kg·d-1,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本
目的: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以及正常人的食管远端黏膜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10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NERD组30例和RE组54例;在齿状线上2~3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包括①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②上皮细胞气球样膨胀;③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乳头延长;④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⑤基底层过度增生,并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