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次海盆深反射结构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地质结构是研究海盆动力成因的重要基础,目前对海盆深部结构的研究主要采用海底地震仪(OBS)和长排列多道地震探测方法.但由OBS反演的深部速度结构横向分辨率较低且对深地壳地质结构的成像不直观.在长排列多道地震探测方面,南海西南次海盆虽然已有多条跨越海盆的测线(包括NH973-1和MCS2013测线),但在以往常规处理剖面中对深部结构的成像普遍不清,阻碍了对海盆深部结构的认识.为此,对两条跨越西南次海盆的长电缆(6km)多道地震测线(NH973-1和MCS2013)的原始数据进行了重处理.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监测地球内部介质的结构及其变化是地球物理学中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通过监测介质某些特性的变化(如速度)可以提供介质内在特性方面的动态信息.目前最为常
会议
大部分震例研究发现,自由表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要更真实的反映断层破裂传播的行为,考虑自由表面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方式,先将时间域位移表示定理转换到频率域
本文针对沿倾向破裂的中强地震发展了利用远震P波快速测定破裂方向性的方法,计算包含破裂方向性的远震体波波形,并由波形拟合测定破裂面与破裂方向。通过正演测试验证了该方法
本次地震属于塌陷地震,是地下岩洞塌陷、大型山崩或矿井顶部塌陷引起的地震.本文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提供的宽频地震台波形数据,采用SCC(sliding-window cross-correlation)方法
会议
壳内地震的震源深度与其岩石的流变性质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地壳尤其是下地壳岩石的流变性质对理解地震初期形成过程非常重要.基于研究结果,认为不同蠕变层边界附近可能是应力
断层的快速破裂会伴随着大量的应力释放以及导致地面震动,深入了解内在的震源物理对于评估可能的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一个窄长的矩形断层面以研
2014年1月-4月,中国大洋30th在西南印度洋龙旃热液区开展了长周期的海底地震的监测试验,监测时间长达102天.在这期间内,OBS/H记录到了超过2000个天然地震信号,这些地震信号与
地震的发生涉及到孕震成核、断层失稳和破裂扩展等物理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近10年来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对断层高速滑动力学性质、动态弱化机制和断层带物质同震物理化学
本研究侧重于雅浦海沟加罗林洋脊的俯冲区域,利用Geosoft重磁处理软件,对最新的多道地震和重力数据进行解释和反演,获得该地区的地震剖面特征,以及自由空气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