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页岩和煤层微纳米孔隙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

来源 :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页岩层和煤层是主要的生气层,也是储气层.而作为评价油气储层优劣的重要指标,孔隙特征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邹才能等,2011).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微纳米级孔隙结构研究发展迅速,从微纳米尺度认识地质现象及其地质意义,可以在更深层次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本文对泥页岩和煤层的微纳米孔隙特征、地球化学因素、孔隙连通性以及微纳米孔隙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泥页岩和煤层微纳米孔隙研究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创新,通过结合有机与无机地球化学成因特征,分析孔裂隙连通性原理,并且在适当温压条件、构造运动及应力作用等条件下对泥页岩和煤层的微纳米孔隙形成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他文献
热液矿床中金属硫化物分布广泛.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及闪锌矿等常相互交生,形成共生体.其与矿床形成条件密切相关,具有重要标型特征和成因指示意义.本次在耿庄金矿区中的黄铜矿、黄铁矿及毒砂中,均发现大量纳-微米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中纳-微米闪锌矿特征典型,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范围大。毒砂中闪锌矿丰富多彩。本次在系统观测黄铜矿、黄铁矿和毒砂中纳-微米闪锌矿特征基础上,确定矿物生成顺序,揭示不同硫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产于四川西昌—攀枝花—带层状—似层状杂岩体中,是世界上著名的典型的岩浆矿床.前人对该岩体的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在其矿床成因和成矿年代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发现在该矿床的矿石矿物中发育有丰富的固溶体显微出溶现象,其中钛磁铁矿中见有大量尖晶石出溶体.本次研究选择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尖晶石出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尖晶石矿物学和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中国黑龙江省东部老柞山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具有多期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复杂的特点.矿区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下元古界麻山群,中生界侏罗系城子河组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中大理岩和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为老柞山金矿的主要赋矿层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纳-微米FeS2聚合生长球状体的粒度、显微形貌、成分和物相等特征,结合老柞山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讨论纳-微米FeS2聚合生长球状体的生长机制。
蛇纹石是一类含水的富镁硅酸盐矿物,在洋脊区的大洋底、扩张洋脊、俯冲带等多种地质体中都有出现,是海洋地壳、蛇绿岩套、洋壳及绿岩带的重要矿物成分.对蛇纹石微观形貌及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蛇纹石微观结构特征,揭示蛇纹石热分解动力学模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选取辽宁岫岩北瓦沟蛇纹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和差热-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DSC-TG-FTIR)的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及其热分解过程
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质多像(Polymorphism).同质多像是矿物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石英族矿物主要包括SiO2的一系列同质多像变体.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有10种石英族同质多像变体,除金红石型结构的斯石英中硅以八面体配位形式存在以外,其他石英族矿物均以硅氧四面体构建,各硅氧配位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形成不同的三维架装结构.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分子探针吸附实验以及表面分析技术对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是吸附和扩散的重要场所和通道,其中纳米级(0.1~100nm)孔隙是甲烷的主要吸附空间.以往研究证明构造变形能够影响煤体的纳米级孔隙特征,甚至是煤体的大分子结构特征,而且不同的变形机制对煤体孔裂隙的物理化学特征也会产生差异影响.本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变质变形煤的微孔、裂隙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合分形几何方法对微孔、裂隙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和分类,并依据单轴压缩试验的不同加载方式
Compared with other rocks, coal is easily affected by such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ectonic stress.The macromolecular structural evolution could induce changes in the nano
会议
煤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其孔隙结构不仅影响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还制约着煤层气的渗透性及可采性.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孔径小于2nm的孔隙称为微孔;孔径大于50nm的孔隙称为大孔;孔径在2到50nm之间的孔隙称为介孔(或称中孔),结合煤的孔隙特性以及试验的精度将研究范围限制在2-50nm的介孔孔隙范围之内.本文对煤中纳米级孔隙进行分类:孔径在2-5nm之间为亚微孔;孔径在5-1
煤是一种天然有机吸附介质,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孔隙、裂隙,大到断层、层理等宏观裂隙,小到分子或原子的微观缺陷,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从而能够吸附瓦斯气体.研究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对完善瓦斯吸附机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采用低压氮气吸附和SEM常规方法,并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非常规方法,来综合表征煤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所选煤样进行瓦斯吸附实验,分析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与瓦斯吸附的
纳米油气是非常规油气的主体,资源潜力巨大,其特殊的纳米效应导致了其赋存状态、运聚成藏机制与常规油气藏有巨大差异,且业界对其知之甚少,严重制约了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的创新与勘探开发进展.在广泛调研、借鉴固体矿产纳米成藏成矿研究成果和深入思考基础上,提出了纳米油气"结构化聚集成藏"假说及其验证的工作方案.试图自行设计一套模拟-观察实验装置,通过模拟纳米油气在地下温压条件下的赋存状态和结构特征,来验证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