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辨证法治疗脊柱疾病及防治研究

来源 :2016年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中医辨证法治疗脊柱疾病,四维整脊疗法强调对脊柱进行整体调整,使脊柱骨关节对位与对线、理筋与对轴调曲与练功三大治疗原则以及手法、内外用药和固定、练功康复四大疗法,总结出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治疗脊柱的整脊手法。
其他文献
带状疱疹伴神经痛为临床较难治愈的病证,特别是年老病重者可延续病程时间,甚则可持续半年以上.《内经知要》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凡身内外有疼处,皆其气血瘅而不通."《校注医醇剩义》也曰:"人之一身自项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或因于气,病各不通,而其为气凝血滞则一也."带状疱疹伴神经痛多以疼痛为主证,据经典之说,疼痛之因就多源于瘀血凝滞所致,故
本文通过对中土在中医"圆运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中土在人体"圆运动"中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疾病中尤其是肿瘤性疾病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土健运是维系人体正常"圆运动"的枢机,同时也认为中土不运是导致人体"运动不圆"而产生肿瘤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的观点,进一步提出在治疗肿瘤性疾病中当以"建运中土"为第一要义的思想.
肺胀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随着工业污染加重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之势.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重新审视肺胀病的证治规律,寻求对肺胀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方法,以此揭示中医学治疗肺胀病的优势和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依据,亦为文献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思路,使文献研究从古书堆中走出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文献学与统计学相结合,澄本
鼻出血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治疗时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原则,采用局部止血与中医药内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上焦病症以银翘散加减、中焦病症以凉膈散散加减、下焦病症以知柏地黄丸加减等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痛是人体的一种自觉症状,临床上比较常见.痛是由于气血瘀滞,阻塞经脉,不通则痛.且痛有轻有重,有增有减,常反映病变的性质和发展情况.痛并非一个独立证,常与外因,内因病位相结合而成一种疾病,以病位相结合如头痛、胸痛、腹痛、腰痛等.致病有内外因,常用的治疗原则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治疗时一法或几法并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咳嗽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咳嗽的中医治疗,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临床中常可见到治疗咳嗽不辨寒热、温凉,首先以大剂量寒凉之品,止咳、化痰,对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患者,或能凑效。然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久用寒凉之品,则肺气益虚,咳嗽上逆更甚。慢性咳嗽患者,久咳肺气虚,故治疗当以温煦为先。
腮腺炎是发生颐领间两腮部位病毒性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于外感风温,时邪内有胃热上乘,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以致络脉失和,气血凝滞,结于腮部而成。治疗原则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肿为主。而淋巴结炎是发生天颈部两侧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于外感风温,风热邪毒,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成;或继发于其它炎症病变感染毒邪而诱发,治疗原则以疏风清热化痰消肿为主。
以现代的医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华医祖岐黄的“治未病”学术思想作为治疗原则。见乙肝不妄投清利之品,不受传统理念:“肝阳常有余,肝阴常不足”的约束,有肝阳虚证即温肝阳。创立:养生保健-疏肝益肾清淤热-实脾-温阳化湿为主体的乙肝防治轴链,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本病辨证首分虚实,将失眠分为十四种证型,通过中药加减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社区高血压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中医”治未病”的思维理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痉后防复三个层级去展开思路,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