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除氟的实验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中的氟污染物被认为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安全饮用水中的氟含量不能超过1.5mg/L[2].全世界有超过35个国家,超过2亿人口正面临饮水型氟中毒的威胁[3].氟中毒在中国也是一种流行严重的地方病,在四种主要的地方病中,地氟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羟基磷灰石(HAP)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相比于其他吸附剂还有吸附量大,吸附效果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前人对羟基磷灰石除氟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吸附实验部分,关于羟基磷灰石除氟的反应机制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次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时间、pH、初始氟离子浓度得到羟基磷灰石对F的最佳吸附条件,计算出理论的最大吸附量。同时运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以及F的固体核磁共振技术(19F NMR)以查明羟基磷灰石对F的吸附机制。 实验表明,所选用的羟基磷灰石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球状集合体,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现板状、柱状单晶形式存在。吸附实验表明,pH对羟基磷灰石除氟的影响较大,控制pH较低(>4),反应24-48小时以上可以得到最佳的吸附效果,且理论的最佳吸附量为21.6mg/g。 通过19F NMR,HR-TEM以及EDX分析得出,在pH7,中等初始F-浓度(<100mM)条件下,羟基磷灰石对F的吸附机制以离子交换反应为主,即F-取代了羟基磷灰石的隧道-OH。当初始氟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100mM),羟基磷灰石除氟的机制发生改变,并生成沉淀态CaF2。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呈现出清晰的电子衍射花样,表明新生成CaF2具有良好的晶形。
其他文献
地核中的铁进入下地幔,以杂质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导致矿物性质的变化(力学、热力学性质、热传导及地震波速等),为解释地球深部观测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前人对地球内部的热导率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主要在环境条件下或者较低的压力下,然后通过外推的方式得到高压下的热导性质,而对于含铁的矿物热导率研究还甚少.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结合Boltzmann-Transport关系对含亚铁离子的下地幔矿物(MgO,
二价铜离子(Cu2+)具有3d9的价电子构型,这是一种强的Jahn-Teller效应离子,它在各种铜矿物或化合物中的四方面状配位特征就是这一效应的结构反映.晶体场理论是研究离子晶体电子能级分裂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铜的离子晶体来研究压力对二价铜离子的Jahn-Teller效应的影响、进而了解Cu2+离子高压晶体化学行为的有效途径.氟是一种电负性很大的元素,CuF2是一种典型的离子晶体,是研究压力对二
氧尖晶石系列矿物由于其特殊的磁学、电学等性质被矿物学、材料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科学领域学者研究,同时该系列矿物在常温常压与高温高压下存在结构与性质不同的现象1,并且利用实验金刚石压腔研究并原位模拟地球深部矿物的结构与性质随温压的改变,但锗钴尖晶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拉曼研究还较少.此次研究对象为锗钴尖晶石,探测高温高压下,拉曼活性振动变化,更进一步得到氧尖晶石中占据四面体和八面体阳离子的晶格振动信息,
自Terry Beveridge等首次提出矿物与微生物存在相互影响后,科研人员开始将目光转向用跨学科的方法和合作来解释微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产甲烷微生物同铁氧化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全世界研究者关注,环境因子如pH、温度及营养条件对铁氧化物-微生物体系的作用影响显著,其中食微比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300mL血清瓶构建反应装置,厌氧产甲烷微生物取自啤酒厂UASB反应器,固
大洋锰结核氨浸渣(OMNLR)是大洋锰结核氨浸提取Ni、Co、Cu等有价金属后的矿物残渣.过去的报道已证明OMNLR富含菱锰矿和针铁矿,并且铁、锰氧化物同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强氧化性.因此,OMNLR经高温煅烧后形成的铁锰复合氧化物在脱硫时可能会兼具铁氧化物强反应活性、高脱硫容量和锰氧化物热稳定性高、反应速率快(ZnO脱硫速率的4倍)的优势,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铁氧化物高温脱硫时易被还原成单质
KSbO3-type modeling framework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the design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bu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structural stabilit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emperature and/or pres
会议
苯酚的毒性强,应用广泛,故需要重视其去除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均相光催化Fenton氧化技术,利用铁改性蒙脱石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该工艺具有高效快捷、催化剂又易分离等优点.以往研究表明,紫外光(UV)显著促进非均相Fenton反应速率,但UV高耗能,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见光耗能小,且可以利用太阳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将可见光引入Fenton反应系统,以考查可见光对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造成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半导体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而Bi2WO6作为一种可见光诱导的新型催化剂,其禁带宽度较窄,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无毒、无二次污染、降解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关注,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中.然而,Bi2WO6的颗粒粒径小且容易团聚,因此许多研究将其负
铁改性蒙脱石(Fe-Mt)较之蒙脱石(Mt),在催化增强界面Fe(Ⅱ)还原性能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当溶液pH=6.5~6.7时,Fe(Ⅱ)/Fe-Mt系统对邻硝基苯酚的还原转化速率就很快,差不多1h内就可以实现完全转化,而Fe(Ⅱ)/Mt系统的转化率仅达到50%左右。后者若要达到100%,溶液pH值需要升高至7.2以上。至于铝改性蒙脱石(Al-Mt),其催化性能与材料制备的煅烧温度密切相关。随着
混层六方水钠锰矿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氧化锰矿物,亦是大洋锰结核和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颗粒细小、结构缺陷多、电荷零点(PZC)低(1.S-2.S)、负电荷量高、表面反应活性强等特性,对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等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天然水钠锰矿中常富集多种金属离子(Fe3+、Co2+、Ni2+等),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氧化锰矿物紧密相关(Burn et al.,1993;Feng e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