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暗挖隧道穿越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应用

来源 :2018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论坛——京津冀港澳台能源绿色开发与低碳城市建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环境下,地下空间暗挖施工不可避免地穿越道路、桥梁、管线、房屋以及地铁线路等,穿越工程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风险最高的工程.就穿越工程而言,新建地铁穿越既有地铁工程是穿越工程中难度最大的工程.暗挖施工控制不当会引起新建结构本身的结构破坏,施工引起变形向周边的环境传递,会引起周边既有结构的变形和破坏以及损伤.事实上,工程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暗挖穿越造成的事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2006年1月3日,北京地铁10号线施工期间造成了10号线路面塌陷,导致京广桥主辅路断路长达半个月,给当时的北京交通路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暗挖隧道施工产生这一系列灾害的主要问题是对施工扰动振灾机理认识不清造成的,由此带来了3个方面的难题:施工预测的准确性、控制标准的科学性、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其中,施工预测的准确性和控制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了控制的难度,控制标准的科学性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决定了控制的水平.
其他文献
系统调研了北京地铁下穿既有地铁的工程现状,对下穿工程进行分类.围绕着下穿工程安全风险控制,从下穿工程施工力学响应预测、控制标准制定、施工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指出了目前下穿工程应重点解决变形预测不准确、控制标准不科学、控制措施不可靠这三大难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为促进非常规气藏压裂评价、动态监测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复杂缝网渗流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地层流体在复杂缝网条件下的渗流特征.结果发现,复杂缝网条件下地层流体渗流特征可划分为井筒流体储集和表皮效应阶段、裂缝双线性流阶段、裂缝窜流阶段、改造区域效应阶段和拟径向流阶段.裂缝窜流阶段是由于裂缝间流体供给造成的,相当于裂缝间窜流,类似于双重介质模型中基质向裂缝系统的窜流.改造区域效应阶段是由于缝网
原位改性采矿(IMRPIM)是一种绿色的采矿技术,将来人员不需要下井,从地表注入“神奇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水、可能是气,将地下宝贵的东西“神奇地采出来”。当然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环境问题,如金属矿地下溶浸开采便存在地下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解决生存和保护地球的问题,值得思考。
随着中国石油勘探深度不断增加,高温地层情况复杂,钻井难度逐年攀升.为探索高效破岩技术与方法,本文主要开展了高温后岩石声波特征、扫描电镜及可钻性等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岩样质量损失、声波速度、可钻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砂岩和玄武岩的颜色逐渐变红、失重百分比逐渐增加,热损伤逐渐增加,热处理后岩石的声波速度降低.砂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玄武岩的可钻性级值与温度
会议
目前,人们对地热研究的关注日益加大,对地热开采中的一些力学、岩石力学、工艺相关问题提出了很多观点,经过长期研究,不完全统计总结了一下当前研究的一些结论和认识.花岗岩的高温压裂、高温的力学性质或工程表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本构关系,其热弹性,不管温度多高都认为温度上升体积膨胀,或体积膨胀后受到约束,应力增大;二是采用了很多关于弹塑性力学的相关内容,但高温或温度起的作用仅在弹性本构阶段,塑性本构阶段不
在大陆,未来很多都会面临深部开挖的问题;在台湾,关于矿坑开挖的部分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这衍生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地表陷落的问题。
对于隧道来说沉降非常重要,尤其是穿越市中心时引起的开裂纠纷成本非常高,所以希望沉降最小甚至没有,那么如何实现呢?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取土,取了多少土,注了多少浆,满足这个条件才能实现零沉降,实现这个需要一些手段,解决的就是手段的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工程地质因素非常多,其中煤层采动覆岩变形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工程问题。近些年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采动覆岩变形在国内外造成了多起环境地质灾害事件,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和塌。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预警预报是一个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岩土体在宏观上表现为相对连续,而在微观上是由一系列的颗粒、孔隙和裂隙组成的结构系统.微观上的离散和不连续性问题难以通过常规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如有限元法).Cundall和Strack(1979)首次提出了颗粒离散元法(DEM)来研究粒状物质的运动及相互作用.通过近40年的发展,离散元法已经在制药、化工、环境、矿冶和岩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