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2013年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是中国一大支柱产业,伴随着渔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鱼鳞副产品,这些鱼鳞通常经过简单加工后作为饲料利用或直接作为废物丢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鱼鳞的组成性质,鱼鳞的在制取胶原蛋白、明胶、羟基磷灰石、多肽及其他方面的综合加工利用情况.这些技术的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鱼鳞产品的附加值,对未来鱼鳞的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途径.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开展罗非鱼的低温生物学研究,建立针对不同盐度养殖水体中吉富罗非鱼的防寒和抗寒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平均体重为14.95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设定盐度0‰、10‰、15‰和20‰4个组,所有组控制温度在(7±1)℃,每间隔2h统计不同盐度下的致死亡历时.结果表明:0‰、10‰、15‰和20‰盐度持续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半致死亡历时分别为15.00h、36.00h、30.00h和20
有效利用海洋贝类蛋白资源是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酶解技术已经成为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高附加值化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酶法水解贝类蛋白得到的活性肽液,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可以制备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活性、抗疲劳性及对ACE抑制活性等功能性多肽.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酶解海洋贝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上的一些进展,分析和讨论我国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
采用冷浸法以95%乙醇提取了14种红树林植物共30种组织样品,并以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海洋苔藓动物简称苔藓虫,属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类群.海洋苔藓动物多变的生长环境和原始的进化地位使其次生代谢产物拥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这为发现新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两种海洋苔藓动物总合草苔虫Bugula neritina Linnaeus和阔口隐槽苔虫Cryptosula pallasiona Moll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
以凡纳缤对虾为对象,研究多酚氧化酶(PPO)的组织分布,分析不同包装(真空与非真空)和贮藏条件(-18℃、4℃、25℃)下对虾的黑变规律和PPO活性变化规律,探讨PPO的最适pH及其稳定性.研究表明:凡纳缤对虾虾壳和虾头部位的PPO含量较高,虾肉中PPO含量较低;真空包装和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对虾的黑变,并能减缓腐败;凡纳滨对虾PPO的最适pH值为6,在pH值6-8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
以葛根总黄酮转移率、提取液透光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澄清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壳聚糖对葛根提取液澄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于澄清葛根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为40万,壳聚糖用量为0.16g,温度为60℃,pH值为5.5.在此条件下,总黄酮转移率为73.25%,葛根澄清液透光率为97.9%,壳聚糖澄清葛根提取液的效果较好,葛根的有效成分也得到较好的保留.
从海南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种子中提取鉴定了四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学成分:3-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3-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4-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甲代烯丙基异硫氰酸酯.MTT法检测四种异硫氰酸酯化学成分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得到四种异硫氰酸酯化学成分作用k562细胞最佳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抑制率分别为:3-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200μmol/L、72h、80.3±1.2%;3-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2
为提高冷鲜罗非鱼的保藏货架期,本文采用化学保鲜剂对罗非鱼进行宰前减菌化处理,再用生物保鲜剂结合香辛料对鱼片进行预调理,并于冷藏(10℃)条件储藏8d,期间测定鱼片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pH值,并进行感官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罗非鱼宰杀前用50mg/L的稳定态ClO2浸泡10min可将罗非鱼体表肉菌落总数由8.6× 104cfu/g降低至2.4×103cfu/g,减菌率达97.21%;三种生物保鲜
对采集的麦穗鱼和银飘鱼进行肝吸虫囊蚴的压片镜检,以肝吸虫囊蚴阳性鱼为对象,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法从感染鱼中获取囊蚴.将囊蚴按50个/组,比较臭氧通入方式、时间及初始浓度对与离体囊蚴的影响. 实验显示,在缓冲液中通入臭氧均为10min时,先通臭氧再放入囊蚴,囊蚴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先放囊蚴后通臭氧.在后一处理方式下,随着臭氧通入时间的延长,囊蚴的死亡率明显提高.通臭氧10min,囊蚴的死亡率为71.33%,
为研究熏制即食罗非鱼片在不同加工阶段产品风味变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新鲜鱼肉、熏制鱼肉、熏制腌制鱼肉以及添加调味油的熏制腌制鱼肉的挥发性物质,最终新鲜罗非鱼检测出17种挥发性成分,熏制和熏制腌制的罗非鱼分别检测出35种和45种挥发性成分,而添加调味油的产品检测出53种挥发性成分.表明熏制主要赋予了鱼肉较多的酚类物质;腌制对改变产品的风味作用不明显;添加香辛料油后产品增加了酯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