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过滤技术在大型污水厂一级A达标排放中的应用

来源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高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et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常规过滤相比,纤维束过滤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在污水厂一级A达标排放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污水厂的升级改造中,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的优势更为突出。
其他文献
国外采用大麦秸秆抑制蓝藻爆发,已有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的植物秸秆,是否也能抑藻杀藻呢?我课题组通过多年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证明中国的植物秸秆能够杀藻,而且效果比国外好的多!课题组选取了中国产大麦、小麦和水稻秸秆对五种藻即铜绿微囊藻、小球藻、斜生栅藻、鱼腥藻和爬行颤藻进行杀藻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三种秸秆对大多数藻种都有比较好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室外应用实践证明:采用植物秸秆与曝气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好氧交替式颗粒污泥SBR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处理效果及颗粒污泥的特性。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72 d的培养后,反应器内出现小粒径颗粒污泥。在随后的230d运行试验中,通过调整曝气阶段的溶解氧浓度、排水体积交换率以及周期运行方式,使得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和比例逐渐增加。在最佳工况运行条件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3000~4000 mg/L,
采用中试系统对典型A2/O工艺中碳、氮和磷的物料平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温度和内回流比不同的三种工况下COD、N、P在系统中流向分配状况的分析,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三种污染指标在处理系统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进而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分段进水A/O工艺与普通的多级A/O工艺相比在脱氮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分段进水工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过程仿真或对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阶段,本试验通过采用城市污水对该工艺的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进行了较详尽的基础研究。通过三个阶段试验,比较了不同C/N对提高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率的影响,对优化控制运行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9 h,污泥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可使CODcr、BOD5、NH3-N、SS、TP等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标准(GB18918-200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折流板反应器水解酸化初沉污泥开发碳源工艺,研究利用初沉污泥开发碳源的可行性及其工艺特性。在温度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污泥停留时间为3d的条件下,经过30天的试验运行,系统具备稳定产酸效果。酸化液的SCOD和VFAs极值分别达到1182 mg/L和602.8 mg/L,VFA产率最大值达到0.06mgVFAs/mgVss,水解效率最大值达到3.6%。
采用折流板反应器水解酸化初沉污泥开发碳源工艺,研究利用初沉污泥开发碳源的可行性及其工艺特性。在温度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污泥停留时间为3d的条件下,经过30天的试验运行,基于折流板反应器的污泥水解酸化系统具备稳定的产酸效果,成功实现反应器的启动。整个试验运行过程中,酸化液SCOD、VFAs最大值分别达到1182 mg/L和602.8 mg/L。
采用一种石英管阻挡铜电极放电方式的高压脉冲等离子水处理装置,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了降解实验。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IR)分析法对不同处理阶段的水体和处理后沉淀物进行的成分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不同处理阶段的光谱分析,跟踪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过程,解析形成的最终产物。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去除水体中有机物的过程中,大分子首先链被等离子体或臭氧打断,生成沉淀物;装置采用的高压脉冲等离子放电净化的技
为了探讨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笔者以ASM2D模型为基础,结合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数据,对其IV系列A/O辅助化学除磷工艺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模型缺省参数的情况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能够基本吻合,COD、总氮、硝氮等出水指标的模拟值与实际值误差率均小于10%。调整了kPRE和kHED等参数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曝气池化学沉淀除磷的作用效果,特别在停止加药后,能够很好的
缺氧曝气工艺的原理是:给缺氧反应器中通入少量的氧气,诱导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发生。在缺氧区,尽管系统中溶解氧浓度通常在检测限以下,氨氧化量还是能轻易达到反应器中总硝化量的30%-50%。为了研究缺氧曝气工艺中的硝化作用是否是由于特殊的氨氧化细菌的存在,我们利用基于氨单加氧酶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分析了缺氧曝气奥贝尔工艺和传统脱氮工艺中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端点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