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融合及邻近层面多裂肌的短期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术后,手术及邻近层面多裂肌短期水肿、损伤情况。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由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椎管狭窄伴单侧神经症状患者40例,组成Wiltse组,行症状侧正中入路减压,对侧Wiltse入路置钉,作为多裂肌损伤自身对照组。随访Wiltse组术前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Wiltse入路侧和正中入路侧T2加权MRI横断面多裂肌存留比率、矢状面T2加权MRI各椎体层面多裂肌信号比及手术前后信号比差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行常规MRI、IVIM和DCE-MRI扫描.IVIM扫描取多个b值(10,20,30,40,50,100,150,200,350,500,650,800,1000s/mm2),DCE-MRI应用单室P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FLAIRvesselintensity,FVH)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的关系.方法 65例AIS患者,行MRI(T2Flair、MRA、DWI)、3D–pCASL检查.根据有
目的:已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耳鸣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发现多个与耳鸣相关的神经网络的异常改变,如注意网络、默认网络等;而另一些研究并未发现耳鸣神经网络的异常.耳鸣的中枢神经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慢性耳鸣患者的异常脑功能连接强度及功能连接方向性,进一步揭示耳鸣潜在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方法:本研究受试者包括24名慢性双侧耳鸣患者和
目的 比较MR电影联合常规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显像在诊断小肠器质性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65名通过CT小肠检查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之后对每位患者进行常规MR小肠口服造影检查以及MR电影.由两名腹部影像学医师分别对CT及MR图像进行分析,记录十二指肠、近段空肠、远段空肠、近段回肠以及远段回肠肠管病变累及的情况,并与手术以及内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多种3TMRI成像序列对关节软骨显示的优势和局限,探讨儿童桡尺近侧关节理想的软骨成像序列.方法 收集因临床需要而检查肘关节的30例儿童,男17例,女13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7岁.成像设备为SIEMENS3.0TVERIO高场MRI.软骨成像序列包括:(1)二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PD),(2)二维短T1翻转恢复序列(2D-STIR),(3)三维双重回
目的 通过与乳腺X线摄影图像对比,研究放射科医生阅读胸部低剂量CT平扫图像对女性乳腺结构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到2015年9月同时行胸部低剂量CT平扫及乳腺X线摄影(两次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月)的57例女性(103只)乳腺影像,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甲和乙)分别独自观察所有胸部低剂量CT平扫图像并分类,一月后观察乳腺X线摄影图像并分类.将乳腺分为a、b、c、d四类.采用kap
目的 介绍一种将CT三维重建影像以三维立体方式展现给观察者的方法。方法 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将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采用双视角将重组后的图像进行
目的:寻找最佳的单能量得到好的CTA图像质量,同时缩短后处理时间方法:随机选取20个头颈部CTA病例,进行能谱扫描.图像传到工作站处理,工作站可以自动得到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比较混合能量模式(QualityCheck,QC,140kVp)、70keV的单能量、最佳CNR的单能量、CT值为500HU的单能量图像,测量各组图像颈总动脉的CT值及SD值、半卵圆中心区脑实质CT值及SD值,计算CN
目的:探讨体内和体外环境条件下,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成骨细胞(OB),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干预组,作用3d、7d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比较成骨分化指标(RUNX2、OCN),成脂分化指标(PPARγ2、AP2)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作用14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比较
目的:比较症状侧正中入路对侧Wiltse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TLIF术围手术期指标,探索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由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椎管狭窄伴单侧神经症状患者40例,组成Wiltse置钉组,行症状侧正中入路减压,对侧Wiltse入路置钉,作为多裂肌损伤自身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