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冬季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10日至2月6日,安徽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对交通、电力、通信、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此次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原因,并对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2003年地理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高中地理课程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选修课程的引入。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如模块太多、难度太大、知识缺乏联系等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人口迁移流动空前活跃、人口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上升至2011年的51.27%,实现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的历史性突破.就城镇人口的绝对数据而言,则由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1.7亿增加至2011年的6.9亿,这就意味着在中国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中,有5.2亿农民走出乡村,顺利实现了城镇化.那么,这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汾河流域的耕地是山西省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和重要粮食生产区,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以1949-2008年汾河中游的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并结合1996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汾河中游的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RS和GIS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汾河中游近60a来耕地的动态变化。对统计
过去的很多研究表明在雷达反射率与地面降水率(Z-R)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可变性,并且这种可变性源自于微物理过程的特征和雨云的垂直结构的差异.对不同的天气系统使用不同的Z-R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雷达反射率于地面降水率之间转换的不确定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对层状云和对流云系统进行分类之后,通过不同Z-R关系将雷达反射率转换成地面降水,使得雷达定量降水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对淮河流域夏
云在大气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大气辐射平衡有重要影响,云的形成和发展是产生降水的前提条件,是影响降水系统动力学和微物理特性的重要方面.雷达探测是获取云宏观和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气象天气雷达通过发射一个电磁波能量脉冲,接收并计算大气中水成物粒子的后向散射能量.其中后向散射能量的大小与雷达的波长,水成物粒子的类型、大小、空间取向以及分布有关.目前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广泛使用的常规天气雷达,对含有大水滴的
云中冰晶的探测对于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天气预报中云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高空卷云中冰晶的探测,是现今发展大气遥感探测技术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气象、航天、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卷云中冰晶粒子的研究,但由于卷云的位置较高,很难进行直接观测,因此使用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及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卷云的冰晶粒子进行探测,除了上述遥感探测技术之外,现今国内研究者们尝
研究了双基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预处理方法、主站和从站资料的配对方法、资料配对方法的检验以及风场反演区域的确定,并建立了一套能够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风场反演的软件,构造双基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的风场结构.为了检验双基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配对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选取空间变化大的径向资料,以主站和从站探测的回波强度在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回波随距离变化的趋势来判断资料的质量和配对的效果.从回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为定量评价气候要素对一季稻生长发育的适宜情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安徽省一季稻分区域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各要素逐旬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几何平均法建立了一季稻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表明:(1)综合气候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性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说明建立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应安
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NDVI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安徽省近10年来植被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近10年内,年平均NDVI趋势总体增加,但空间分布上有差别,城区的植被趋于恶化,其他地区的植被趋于增加;植被指数的月际变化呈双峰型,最大月份出现在八月,最小值出现在一月份;从各季节的线性拟合斜率来看,春季的植被指数增加最快,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安徽省的大别山区和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利用雷达资料进行近海台风的定位的方法问题.定位方法包含利用多普勒速度资料进行定位和利用反射率资料进行定位两大类,主要讨论了以下几点内容:(1)分析了速度距离乘积的极值进行定位的多普勒速度定位法.得出的结论有:利用借助于已经发展成熟的Rankine模式、中气旋的识别模式理论和早期多普勒速度资料在台风分析中的使用,利用多普勒速度场进行近海台风的定位早期就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理论基础,也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