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焦论治肺病(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来源 :2015年急诊学术年会暨中医急危重症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pei713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从中焦论治肺胀(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疗法+地高辛片治疗,治疗组应用西医综合疗法+肺心宁汤治疗,14天后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疗效. 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前、治疗后14天、1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估(CAT)比较,经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4天生活质量评估(C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月生活质量评估(CAT)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肺心宁汤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焦论治这一理论可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气针法配合董氏奇穴对急性胸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取董氏奇穴二角明穴和火串穴两穴,使用动气针法治疗急性胸胁痛,对照组治疗,常规取内关穴、尺泽穴和耳穴胸痛点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第1次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次治愈患者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气针法配合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胸胁痛无论在治疗成功率还是在治疗速度上均明显优于
目的:分析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中引起困惑的问题,期盼更加规范的心肺复苏指南出台,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工作.方法:思考指南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分析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结果:指南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标准,但非完美之作,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复苏成功率应个体化执行.结论: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待更加规范的临床指南和高水平的操作方法.
儿童脓毒症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目前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效治疗,西医对本病的优势集中在器官功能支持方面,如机械通气呼吸功能的支持,血液净化对肾功能的替代,营养支持、抗生素针对病原菌治疗等,但存在细菌耐药、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带来的相关副作用、器官支持带来的损伤等弊端,中医学从人体的整体功能入手,辨证论治,在纠正炎症损伤、免疫功能损害以及凝血障碍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且能减少细
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总结概括参附注射液的试验和临床研究的有效结果,论证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的确切作用,并找出其作用靶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进一步的展望.方法:检索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在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的寻证医学证据.结果: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参附注射液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面,有确切的疗效证据.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9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1周,评估前后病情及症状;结果:治疗组明显有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21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改善中
本文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伤寒论》中少阴病,伤寒论是符合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典籍,为研究伤寒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目前,在我国创伤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因,创伤对人类的救治,才能减少创伤病人的伤惨率和死亡率.而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科学规范的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可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从而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病症,经过各大医院诊治,耗资甚巨,疗效甚微的情况.中医在治疗这种疑难病症方面则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谓"经方",实为后世对仲景方的尊称.由于仲景把方剂与辨证紧密结合,而且疗效显著,科学性很强,对中医治疗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后世医家对仲景方剂予以高度评价.笔者通过学经典、用经典,正确把握病症的辩证要点,仔细研究病症临床表现,使许多疑难病症得以治疗.说明深谙经典的要经旨,
文中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和西医肠肝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根据中西医对肝肠关系的认识,提出肝病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从肠治疗的思路.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重要著作,现就其《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篇的升麻鳖甲汤来论仲师对温病的贡献,以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