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发生,其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疫霉的寄主广泛,可侵染茄科、葫芦科和豆科等近20种作物。异丙菌胺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防治各种霜霉病和疫霉病的杀菌剂,属于羧酸氨基酸(Carboxylic Acid Amides)类杀菌剂。本文从北京、河北、陕西、内蒙古和安徽等5个省直辖市的11个未使用过CAA类杀
【机 构】
:
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北京 100193
【出 处】
:
第六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发生,其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疫霉的寄主广泛,可侵染茄科、葫芦科和豆科等近20种作物。异丙菌胺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防治各种霜霉病和疫霉病的杀菌剂,属于羧酸氨基酸(Carboxylic Acid Amides)类杀菌剂。本文从北京、河北、陕西、内蒙古和安徽等5个省直辖市的11个未使用过CAA类杀菌剂的地点采集辣椒疫病的病叶、病茎秆和病果,经单孢分离获得131株辣椒疫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异丙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EC50值分布于0.3018-0.5090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3936±0.0556)μg/ml。不同菌株对异丙菌胺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病原菌亚群体。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甘蔗区试进行情况和困难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我国甘蔗区试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种区试的承担单位选择,区试数据的采集,区试数据的发掘和利用经济遗传值评价品种等方面对改进、规范品种区试,扩大区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对30个基因型光合性状进行数值分类、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研究认为,甘蔗基因型间光合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8.5%,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而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为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经系统聚类将30个基因型分为三大类,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光合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光合参数,建立3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对品比圃宿根季的12个参试品系的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FN02-3924、FN02-5707和FN02-20169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推荐进一步试验研究,可望选育成为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优点,但较早开花,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宜较早收获.早期锤度研究表明,FN02-3924特早熟高糖,作能源甘蔗可提早2
本文采用同异分析方法对9个引进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266-70、P44、SP80-0185 Vmc71-39、SP80-1836和Q151等6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联系度在0.7111~0.7676之间,综合表现优良,可考虑进行扩繁并推荐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其余3个品种综合表现一般,需进一步进行试验观察。
炭疽病是为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落花落果,树势衰退,减产甚至失收,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2007年秋对几种新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E#、25%凯润EC、70%品润DF等药剂防治炭疽病有良好的效果,施药3次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0.07%、78.78%和76.47%,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优良药剂,可以进一步在柑橘产区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共毒系数法进行了混配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施保克(咪鲜胺)的EC50值最小,为O.0384mg/L,毒力最强;戊唑醇、凯润(吡唑醚菌酯)、爱苗(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丙环唑、世高(苯醚甲环唑)、咣霉灵的毒力依次减弱,EC50值分别为:0.2458mg/L、0.3857mg/L、0.9435m
本文对芝麻土传病害、药剂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经多年验证芝麻土传病害的防治必须从健身栽培人手,抓好苗期、始花期的预防治理,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化学农药以30%苯丙唑EC、30%恶霉甲霜AS、50%咪鲜铵络锰最好,防效均可达80%~90%的效果,生物农药以20亿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8%嘧啶核苷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2.28%~83.84%。
在室内及日光温室比较了己唑醇等5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atheca fuliginea)的毒力、药效以及对黄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由大到小为己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酮和甲基硫菌灵;在田间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作用突出,在使用O.125、0.25kg/hm2的相同剂量下,药后28天,5%己唑醇微乳剂的防效最高,为83.66%~93.2
本文研究比较了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均具有调节作用,含药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的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的浓度为5μg/ml时,小麦幼苗根长、株高均没有受到抑制,当培养基中药剂浓度>10μg/ml时,小麦根长、株高受到明显抑制。小麦种子采用不同浓度药液浸种后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用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10~200μg
对三叶草自绢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供试碳源中,病原菌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其次是蔗糖、葡萄糖,对木糖的利用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NH4)2SO4利用最好,其次是NH4Cl和Ca(NO3)2,对尿素的利用最差;在pH值4.05~7.98之间菌丝生长没有差异性;抑制菌核萌发温度为55℃ 10min,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