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理论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获得了土体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双层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然后以渗透系数和压缩系数是深度的多项式函数的非均质地基为例对单层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典型的算例,对单层地基的一维非均质固结性状与一维非线性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的工作表明采用非均质假定的结果与传统的太沙基固结理论有很大差别,固结系数不是决定固结性状的唯一土性参数.
其他文献
通过对某工程超长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基中超长桩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特性,并得出一些规律,对超长桩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砂土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位移会对结构产生灾难性的破坏,这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对其进行研究时间较短,作者通过饱水砂土液化后的再固结试验及其静加载试验,对饱水砂土液化后的相关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液化后大位移发生的机理.
本文将屈服函数表示为应力场与曲面族的函数,由土体处于极限状态的定义,得到了以应力场与滑动面族表示的屈服条件与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使滑动面(屈服面)的确定有了数学方程式.并证明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也是极限荷载极值的必要条件,在应用上较以应力场表示的屈服条件(摩尔-库仑)更方便,所以是土体极限分析的基本方程之一.
利用刚性承台—桩—土共同作用的弹塑性、非线弹性分析的简化方法,研究减沉桩基础的受力变形规律.发现了对于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时,减沉桩基础沉降——桩群承载水平(K=nQ/P)的归一化现象,证明了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化法计算减沉桩基础沉降的可行性.
本文通过对陕西洛惠渠五洞简易盾构法施工现场取样试验,在对试验Q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及试验黄土物理性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连续损伤力学和热力学定律提出了黄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比较进行模型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模拟Q黄土的软化和剪胀性.
根据软粘土的变形机理,将土工中广泛采用的Duncan模型与Kelvin流变模型串联,建立了非线性弹性粘性本构关系,然后将此关系代入Biot固结方程,建立了蠕变耦合模型.文中算例表明了模型及有限元求解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根据已有文献的报道和现场观测资料,总结出封顶系统中水位面的形式分别为:与坡面平行的水位面、水平的水位面.利用极限平衡法,分别对水平和与坡面平行的两种水位面的封顶系统进行地震稳定性分析,发现水位面、边坡倾角和土工膜-土界面摩擦角对填埋场封顶系统地震稳定性影响很大;覆盖土层厚度和边坡长度对封顶系统地震稳定性影响较小.同时,不同的地震系数对稳定性影响差异非常大.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改进Winkler地基梁模型,考虑桩周土的弱化效应和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效应,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阻抗函数的计算力学模型.针对算例,通过数值计算将得到的桩基竖向动力阻抗随激振频率的变化关系与现有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议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本文从合理性和简单性原则出发,建立了由等效板和等效接触面构成的挤压式边墙概化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挤压式边墙概化模拟方法.挤压式边墙和土体之间的等效接触面剪切数值试验揭示了实际墙体与土体之间的宏观接触面特性,并为等效接触面提供了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挤压式边墙概化模拟方法能够合理地揭示墙体实际工作性状及其对面板应力变形的影响,计算量远小于原状模拟方法,因此更适用于土石坝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各向等压固结三轴压缩试验和等应力比固结侧向卸载三轴试验分析了应力路径和固结应力比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和固结应力比对土体的变形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地分析土体在各种工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有必要在试验时尽可能的模拟土体在原位固结时的应力状态和加载时的应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