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平井的浅水三角洲内部渗流屏障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内部渗流屏障的分布特征及定量规模对油水运动规律以及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一直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核心。对于浅水三角洲而言,其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内部渗流屏障控制着流体运动,使得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化,并导致剩余油的形成和富集。
其他文献
成分与结构成熟度较高的湖泊砂坝(sand bank)通常会形成优质储集体,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滨岸砂坝沉积受湖平面升降、波浪能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频繁地迁移摆动,同时,其内部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尤其多种细粒岩相沉积的存在,为我们探索该类储集体的内部结构(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铺上了一层面纱,从而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
中国东部老油田多已面临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需要提供更加精细的地质模型,而储层地质知识库是储层表征、构型研究以及三维地质建模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且关键的工作,为此辫状河地质知识库的建立,能直接影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以便对储层做进一步研究,这对剩余油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河流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沉积为依据,利用密闭取芯井岩心及密集开发井测井资料,采用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交汇分析及建筑结构解剖等方法对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单砂体精细识别,建立单砂体内部结构模式,并对砂体内部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曲流河相储层是重要的陆相碎屑岩储层类型,由于沉积演化过程中河道频繁迁移摆动、侵蚀叠置,导致该类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整体采收率偏低。正确认识曲流河相砂体的形态和规模,对于开展储层构型研究,预测储层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
河流相储层作为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载体,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在现有资料和技术的条件下,更加精确的对地下砂体进行刻画,准确识别砂体展布范围十分重要。研究区发育在明化镇组明下段,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现如今剩余油主要受到内部沉积非均质性的控制,如何在井网控制不到的地区确定砂体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油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最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合水地区长6 油组普遍被认为是深水重力流沉积。目前,重力流储层构型是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合水地区长6 油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丰富重力流储层构型理论以及指导油田进一步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 段发现了大面积分布的厚层块状砂体,预示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处于有利的生烃区,且砂体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油藏的“源”、“储”条件。然而合水地区延长组长3 段沉积特征复杂,开采效果不理想。
河流相储层是渤海海域极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具有相变快、内部结构复杂、复合河道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同时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资料相对少,这严重影响油气藏评价和油气田开发,需要探索新理论和新方法。
会议
冲积扇发育于盆地边缘,其沉积样式主要受控于断层活动、物源岩性条件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在同一地区、同一环境条件影响下,断层性质、发育位置及断层特征对沉积区可容空间的分布及水动力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导致冲积扇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断距大小、断层面倾角大小的正断层在这一控制作用中存在的差异,总结相关规律,采用水槽沉积模拟实验技术,对发育在不同特征正断层背景下的冲积扇沉积过
会议
曲流河废弃河道发育特征及准确识别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卫星遥感分析和野外露头类比等方法,对曲流河截弯机制及废弃河道发育的空间组合样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对油田注水开发影响。研究表明:单条曲流河废弃河道形成模式主要有斜槽截弯型(切滩冲刷、串沟冲刷、主流顶冲)和颈项截弯型;斜槽截弯型形成渐弃型废弃河道,颈项截弯型形成突弃型废弃河道,随着沉积演变,废弃河道沉积模式由斜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