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窄吉丁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研究

来源 :2018年北京园林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蜡是北京的主要行道树之一.近年来,白蜡窄吉丁的大量发生,对白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试验根据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特性制定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综合技术,通过研究发现物理防控效果中:诱捕器>阻虫网>黄绿粘板,诱木树桩也起到了较好的引诱效果;经药剂防治及灌根复壮后,树势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其他文献
对天坛公园衰弱白皮松进行了叶枯黄原因的观察分析,提出并实施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防治措施:以科学养护促进植物健康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养护手段,运用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有效改善白皮松生长势衰弱的状况.
目的:研究微红梢斑螟幼虫在北京市油松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在油松林设置标准地(20m×20m)5个,对微红梢斑螟的为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Cassie指标、丛生指标I、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等聚集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函数法对微红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红梢斑螟幼虫在紫竹院公园油松林中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的密度增大而增大,其聚集原因由微红梢斑螟的自身
为研究昆虫(害虫)上下树习性和纯静围环阻隔效果,于2018年2-9月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纯静围环对翠湖湿地常见的草履蚧、春尺蠖、柳蜷叶蜂、柳固叶甲、杨潜叶跳象、角斑台毒蛾、斑衣蜡蝉等林业有害生物均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发现利用纯静围环对草履蚧的防控中定期清理的次数越多,防控效果就越好,不定期清理的围环对草履蚧的防控率为61.21%,每日清理的围环对草履蚧的防控率则高迭99.8
本文中通过总结和具体介绍了崂峪苔草的几种优良特性,并且将种植方法分为春夏两季种植,以及日常养护管理中的几个时间段,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护内容,以期对崂峪苔革的特性和养护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因地制宜,对崂峪苔草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其绿化美观和节约型园林的作用.
本文从分析城市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出发,结合养护工作实际,总结了近年来积极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和市民的参与度,提出城市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新举措和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山公园园林植物以及水稻作物的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虫害监测巡查预警,采取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精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应用性诱剂、黄板诱杀、天敌繁殖及释放、人工剪除、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在控制虫害发生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详细分析了颐和园杨柳树现状,并进行建档、分类,逐类制定了飞絮治理措施.总结列举了颐和园几种主要飞絮治理措施,并对每种措施在园内的实用性和效果进行简要评估.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颐和园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成效,对未来的飞絮治理的规划进行展望,提出建议.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园林古建筑是其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涵虚牌楼作为典型的园林古建筑,对其进行历史变迁的研究对厘清其形制的变化与发展、历史信息的传承以及其在古典皇家园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针对涵虚牌楼现状,以最大限度保护、最小限度干预为原则,结合现代勘察技术,进行保护性修缮,对涵虚牌楼的保护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卫矛属植物资源开展物候观测、适应性调查,并与原种源地的表现差异程度进行记录,结果表明卫矛属植物适应性广、观赏性状变化较大、繁殖较易,病虫害较少;推荐适合园林绿化应用的卫矛属植物,包括彩色叶类型、常绿、半常绿类型、乔木类型4种.本研究为拯救中国流失的物种,有计划地开展育种研究,不断开发出有利于生态及人类应用的新品种奠定基础,为生态建设挖掘更多更好的乡土植物.
本文论述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师法自然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师法自然”,并对科学生态的“师法自然”,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