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梗死疾病研究进展

来源 :2017年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甚或坏塞或脑软化,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mg/kg心脉隆注射液(100mg/2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5天.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
目的:研究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试验,每组分别为35例,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其中给予试验组通心络胶囊治疗,对试验组则采取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指标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危险性初步评估为高、中、低三度;高危立即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血压不低使用硝酸甘油舌下或静脉应用等;中度内科强化治疗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变化,吸氧及呼吸支持等;低危留院观察,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指导COPD急发期抗生素运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永川区中医院肺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03月COPD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通过检测PCT(第1天、第4天、第7天)水平,决定抗生素停用;对照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决定抗生素停用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应用益气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和神经功能障碍,观察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骨伤科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56例,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在术后除抗感染补液基础上,于术后次日予以口服益气通络汤,连续服用28天,对照组只在术后予以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第1、2、4、8、12周JOA评分、颈椎病脊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丹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连温胆汤加丹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hs-CRP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效;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s-CR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目的:观察分析补阳还五丸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丸,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汤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使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高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患,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变薄或破裂,髓核组织在此部位突出或脱出于间盘后方或游离于椎管内,导致相应的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产生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无力等一系列症状.相当于中医的腰痛、痹症范畴.本文将对上述治疗方法的进行总结,阐明每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使读者更准确了解及选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1],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长,但糖尿病的诊治效果却不理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核心.西医糖尿病的提出糖尿病三级预防,中医药上千年防治糖尿病的历史经验.针对目前中西医防治糖尿病相关研究给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