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对创伤性肩部疼痛患者的影响,研究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实验对象的纳入标准为有明确的肩部外伤史,接受保守治疗;排除标准为肩部慢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以及存在不可进行运动疗法的情况。本实验选取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肩部疼痛患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名。实验组研究对象:男性10名,女性5名,优势侧肩部疼痛13名,非优势侧肩部疼痛2名,肱骨近端骨折3名,肩袖损伤11名,肱骨头脱位1名,平均年龄39.6±11.0岁,平均身高167.87±9.52cm,平均体重64.93±11.63kg;对照组研究对象:男性8名,女性7名,优势侧肩部疼痛10名,非优势侧肩部疼痛5名,肱骨近端骨折5名,肩袖损伤8名,肱骨头脱位2名,平均年龄35.9±9.8岁,平均身高169.93±9.71cm,平均体重66.07±8.86kg。两组患者在各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实验对象在常规康复治疗计划外均进行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包括肩胛肌群的开链稳定性训练、肩带的开链稳定性训练、静态闭链稳定性训练、以及动态闭链稳定性训练,一共进行一阶段为期四周的训练,每周进行3次,每次进行30分钟。对照组实验对象在常规康复治疗计划外均进行普通肌肉力量训练,一共四周,每周进行3次,每次进行30分钟。测量实验对象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与美国肩肘外科医生的肩关节评估表的功能部分为有效评估指标,分别在实验前及实验后进行测量。结果进行实验之前,实验组实验对象的肩关节前屈关节活动范围为119.33°,而实验结束时提高到136.33°,大约增加1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验前肩关节外展关节活动范围为105.33°,而实验后为126.33°,大约增加2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验前美国肩肘外科医生的肩关节评估表的功能部分评分分数为39.40分,而实验后为44.60分,大约增加5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实验后实验组实验对象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与美国肩肘外科医生的肩关节评估表的功能部分评分分数不仅比实验前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均比对照组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对改善外伤性肩部疼痛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可以确定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可提高肩关节功能,可以考虑将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纳入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