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站”数据处理方法探索

来源 :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后,将双套站产生的多套数据处理为一套数据的算法成为双套站投入业务运行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数据“热备份”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主备法,和从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保证数据连续角度提出的基于差值订正的合成法两种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探索。利用安徽省休宁站逐小时气温资料对两种算法结果的完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评估,评估使用的方法包括缺测率、绝对差值、差值标准差、差值的一致率、超差率和粗差率等。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很好的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算法结果均与“真值”较为接近,基本能够反映大气真实情况,且基于差值订正的合成法的结果更优。最后利用新疆库车、安徽安庆等站资料对算法涉及到的空间一致性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效果较好,尤其在相对湿度、气压和气温上具有很好的判别效果,而风速可能受局地地形或参考站选取影响效果略差。
其他文献
本文将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到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拟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强中尺度对流过程,并对雷达资料同化前后的背景场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经过资料同化后,初始场中的水汽场和流场有明显调整,这为更好的模拟该对流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形势分析表明在对流系统经过前,近地层出现明显的逆温,并且一直到对流系统经过测站时,中低层的湿度一直在加深;背景形势资料中还分析出中
利用我国中部五省52个闪电监测站2007~2010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该区域闪电的电流强度、陡度、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闪电活动南北分界线。结果表明:闪电平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河南省(53.93 kA)、最小值出现在江西省(35.54 kA);各省正闪平均强度均大于负闪平均强度的绝对值;闪电平均陡度最大值出现在河南省(17.47 kA μs-1),最小值出1现在江西省(10.31 kA μs-1)
利用淮河流域雷达拼图和华东雷达拼图产品,对2007年梅雨期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各种特征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1)MCS具有夜发性特征,生命史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变长,生成源地常是下垫面性质改变较大的区域。(2)在雷达回波图上识别MCS,多数表现为具有55dBZ的反射率因子、17km的回波顶高和25~30kg·m-2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这些统计结果可作为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短时短期预报
用覆盖中国地区23个月的AMDAR资料,以中国探空资料为真值场,评估其温度和风场的误差。中国气象信息中心的六项质量控制方案剔除了将近60%的数据后,温度和全风速误差分别减小了3℃和2 m/s左右,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1.98℃,风向误差3.5°,风速(全风速和经、纬风速)误差3.5~ 3.9 m/s。本文给出了边界层中8000米以下的资料对比,温度误差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风速误差在近地层较大。AMD
分析表明850hPa切变线和地面弱冷锋南下,为此次强风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飑线回波初始于午后窄带回波的发展,达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的出现和维持造成了强风暴天气,分析了它们底部、顶部、切变强度及强风暴VIL值的变化特征;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导致利辛县丹凤乡成为强风和雨暴重灾区,底层还出现倒V型入流槽口,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
本文通过对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说明及因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其带来不利影响的分析,指出了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办法的必要性,介绍了萧县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并针对当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以期达到更好地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目的。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是激光大气探测的一种新型手段,它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有效工具,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探测数据可靠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微脉冲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及其在大气探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探测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气溶胶的时空演变;(2)大气水平能见度以及大雾天气能见度监测;(3)30米分辨率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可以精确地探测云底高度、云顶高度、云层厚度、多层云的精
电线积冰是冬春季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雨雪冰冻天气灾害频发,大部分台站都开展了电线积冰观测业务。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从电线积冰过程主要阶段与气温、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利用气象要素条件判断电线积冰的生成和把握一次积冰过程最大值测量时机进行了总结。
本文利用池州本站资料分别与周边100km范围内的国家气象基(准)本站、一般站属于同一气候区、序列平行年代长,且周边环境较好,多年来探测环境变化少,拔海高度相差较小做为参考站对平均气温、降水、湿度等要素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对探测资料均一性、一致性的影响,以此说明气象探测环境应加以重点保护,避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本文从理论公式出发,讨论了不同谱宽、相关系数、雷达波长等参数对差传播相移ΦDP的探测精度δ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的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样本对数M的增加而减小,M较小时,减小的幅度很大,随着M的增大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2)、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谱宽的增大而增大,只有在σV=1m/s时除外;3)、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