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识别下切谷——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泉头组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切谷的下切与沉积作用,通常会形成与下伏地层呈不协调接触关系、以及独特的几何外形和充填特征。本文应用宽频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在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泉头组地层中识别出下切谷,总结了下切谷地震反射的几何结构和频率振幅特征,通过井震对比、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三维可视化分析,预测了下切谷发育带。泉头组下切谷的发现,为确定层序界面和层序界面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判别依据。分析表明该下切谷沉积层为低位域晚期碎屑沉积物,其内部河道砂储层较发育。与此同时,下切谷不整合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有利通道,其中的河道砂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场所。
其他文献
采用双电解槽氢渗透法研究了表面镀镍与否、试样厚度、充氢溶液中硫脲含量和充氢电流密度等各种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倒数T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磨、不镀镍,也能测出稳定的T
分别采用失重法与电化学方法(包括极化曲线、线性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碳钢在海水中浸泡48周的腐蚀规律。结果发现,短期浸泡在海水中的碳钢,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薄且
采用OM和SEM-EDS研究了铝锌硅镀层小锌花和正常锌花的表面及截面的形貌和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采用SEM-EDS和XRD研究了镀层的合金层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小
大型港口航运区地表复杂,环境动态变化大,在此类地区实施三维采集,将面临炮点和检波点严重缺失,目的层资料不完整,环境噪音大,中深层有效反射能量弱等诸多难题,本文提出了在大型
会议
提高分辨率技术是开发地震资料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的关键技术。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勘探分辨率的要求,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
会议
A 油田油藏属深水浊积水道复合体,储层纵向叠置、侧向迁移,空间复杂。在深入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认为地震约束反演的低频模型不能反映复合水道的空间地质变化规律。低频模型存在
会议
在室温0.1 mol/L H_2SO_4+0.25 mol/L Na_2SO_4溶液中,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丙烯基硫脲(ATU)对块体纳米晶工业纯铁(BNII)(通过严重塑性变形获得)和普通工业纯铁(CPII)电化学腐
本文通过对自然伽马曲线和不同入射角的弹性阻抗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入射角所对应的弹性阻抗对岩性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26 度入射角的弹性阻抗对岩性的敏感程度最高,可以
会议
利用阳极极化曲线(APC)研究模拟孔隙液中电化学修复方法对钢筋极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电结束2h后钢筋阳极极化电流和电位较通电前均有较大变化:通电量P越大,阳极极化电流
通过实验室埋片、浸泡、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对X80钢在库尔勒水饱和土壤和模拟溶液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约是水饱和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