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城市史书写的一维--基于城市文学与空间记忆的考察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2017)学术年会主题专场:全球城市史:环境、城市网络与空间生产暨第三届全球城市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索亚基于他的三元辩证法,发现了第三空间.他对第三空间特性的阐释和理解,为书写全球化的建城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本文从城市第三空间的他者化倾向、扩散性特征等角度,考察了中国文学中对城市空间的独特观照,发现城市书写不仅描绘着空间沿革的进程,而且对城市第三空间保持着密切的同构关系,承载着重构空间的文化意义.城市文学中书写的“第三化”空间,也被赋予了自行解码和编码的能力,具备了阅知时空、历史、社会、生活、精神、观念等的潜力.城市的色调、层次、角落,都市人的身份、性别、精神,城市社会中的权力、生态、伦理,它们既是城市发展进程的鉴证,也是文学进行第三空间描摹的文化符码,它们共同完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充实了城市的文化内涵,重构了一个扩散型的都市空间.
其他文献
柬埔寨王国有很长的海洋历史背景.二零零七年,柬埔寨政府批准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之后,柬埔寨政府表现出一定愿意来界定当地的水下文化遗产并为将来后代
偶读清人刘世馨辑《粤屑·崖岛》,文中所述"钦州士人蔡士阳海上遇险,于孤岛避难八十余日,获救后乃知此地近崖州,名蓬岛".那么文中所载的这个"篷岛"具体位置会是在哪里?有以下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形成时间最早、线路最长、涉及国家最多的线路,对于传播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促进南海周边国家的文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
天童寺是著名的禅宗寺院,其不仅是禅宗"五山"之一,在中国禅宗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及宁波对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主要寺院.自千光荣西以后,有众多日本僧人至
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资源保护运动和自然保护运动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场环境运动,学界大都认为这场环保运动是围绕荒野和自然而展开的,而城市并未进入环境保
城邦又译为“城市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单独的城镇作为中心的国家——亦即由一个城市控制的区域,通常还拥有主权.城邦的主要特征是独立自主和小国寡民,其重要任务是保
伦敦解决工人住宅问题,在于伦敦地方政府的工人住房观念的改变,从“自由放任”到投身其中,甚至充当了工人住宅建设的主力军.19世纪中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工人住房立法规范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美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到了20世纪初,移民从美国的农村和世界各地涌入了美国的城市,美国逐渐成为一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国家.城市的
18世纪是世界经济大变革的时期,也是阿勒颇城市继续繁荣发展的时期.而在这样的时期,阿勒颇市民的健康状况甚至比以前更差,死亡率极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勒颇城市没有走向
20世纪50年代,大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在各区县、行业、大厂建立起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是我国学习苏联“文化宫”制度建成的、较早的一批工人文化宫之一。工人文化宫的建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