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田西汉时期代田区田的用地技术初探

来源 :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时期的代田区田方法带有显著农业技术推广性质,过去学界给予代田区田较高评价,从农业技术和土地利用技术方面考察,似有修正必要.代田精耕而不细作,区田细作而不精耕,都有显著技术缺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推行代田方法旨在拓荒垦殖,促进地力恢复与再利用;区田重在边角地带垦殖利用,以此维持贫寒农家生计.后来虽然屡有建议推行代田区田,或因其推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或因对粮食高产追求背离了代田区田的技术目标,推行效仿结果均不理想.重新评价代田区田的用地技术,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认识代田区田的产生发展与技术根源.
其他文献
经过森林认证,通过标签体系,能够使消费者在市场上识别出,来自良好经营森林的林产品,通过选择性购买行为,体现绿色支付意愿。本文考察了森林认证兴起,以及目前消费者对于森林
随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区域主义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为了分析CAFTA对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理论界
本文运用中国2001-2006年30余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虑行业的外部金融依存度,并区分不同行业的技术含量,考察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不同行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基于目前已有的相关
会议
本文是对Celliniand Lambertini(2009)的模型应用于不同区域企业竞争的拓展。从企业R&D合作的视角阐述了地区政府在怎样的环境下选择区域合作。通过比较独自研发和结成R&Dcar
会议
会议
会议
六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以及“旱稻第十二”)触及了植稻技艺的主要方面.搜集梳理经典文献以及历史学、考古学、农史学等多领域相关研究现有成果,对《齐民要
包世臣的《郡县农政》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该书表明,鸦片战争前后,江淮等地农民所从事的大量农业技术活动,与水环境发生具体、内在而紧密的联系.针对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