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竞赛项目设置是连接比赛和训练的桥梁,也是武术申奥过程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平台,是申奥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发现武术竞赛项目的主要问题包括(1)对整体武术的拆分式竞赛形式,导致习练者不能完整系统的学习武术。(2)套路竞赛偏离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越来越远,体操化、舞蹈化的操练使喜欢武术格斗内涵的青少年失去了兴趣。(3)散打竞赛没有完全体现传统武术的技法特点,抱缠过多影响观赏性,不限制力度的对抗导致受伤事件频发。(4)武术功法竞赛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强,但受各种因素阻碍,只是昙花一现。本研究以中西文化融合的视角,整合武术发展较成熟的项目资源,依据奥委会委员魏纪中提出的入奥的四个要求:世界性、国际性、观赏性、可操作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特尔菲法对竞赛项目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对比分析,提出了新申奥竞赛项目,并通过试验法对新项目的内容进行了实践验证和完善。最终提出了以下四种竞赛项目设置模式:(1)项目一武术太极功夫竞赛内容:自选太极+推手对抗(男子夺桥徒搏、女子桩上徒搏)设置依据:(1)太极拳技术沁着诸靠缠绕我皆依、柔中带刚后发至、借力打力更有力等中国文化特有内涵。(2)太极加推手对抗体现了中国文化"打练结合"的武术整体观,套路展现武术外在美,推手对抗体现武术内在涵。(3)推手对抗既迎合了奥运的对抗精神又符合太极拳的格斗特点。(4)解决了太极套路比赛中缺乏武术对抗的问题。(5)推手对抗安全、文明、客观、易量化,可操纵性强。(6)增加对抗性,体重凸显重要,可按体重分级比赛。竞赛办法:自选太极套路,按照套路最新竞赛规则,决出每级别的前8名或16名最佳运动员,再进行推手对抗。男子太极功力对抗采用原全国功力比赛的桩上徒搏规则。女子太极功力对抗采用原功力比赛的夺桥徒搏规则。(2)项目二武术拳术功夫竞赛内容:自选拳术+长杆较力+实战对抗设置依据:(1)体现了东方文化"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的武术功夫一体观。(2)套路、功力、实战分开是西方文化的拆分观念,三者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整体观。(3)套路展示技法,长杆较力显示功力,实战展现技术运用能力。(4)实战采用电子护具,并调节电子护具的力度值至运动员不易出现伤害的范围,既能点到为止保证安全,又可以充分发挥技术,激烈比赛,增加观赏性。(5)解决了拳术套路偏离武术对抗而体操化、舞蹈化的问题。(6)增加对抗性,体重凸显重要,可按体重分级比赛。竞赛办法:自选拳术套路,按照套路最新竞赛规则,决出每级别的前8名或16名最佳运动员,或者根据参赛拳种,每个拳种决出前若干名,再进行功力对抗和实战对抗。功力对抗采用全国功力比赛中的长杆较力竞赛规则。实战对抗采用电子护具散打规则,要求穿电子护具便于得分判罚、不允许用主动搂抱摔法。(3)项目三武术器械功夫竞赛内容:自选器械+长杆较力+短兵(长兵)对抗设置依据:同拳术依据竞赛办法:自选器械,按照器械竞赛套路最新竞赛规则,决出每级别的前8名或16名最佳运动员,或者根据参赛器械(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等)数量,每种器械决出前若干名,再进行功力对抗和短兵、长兵对抗。长兵和短兵对抗都采用电子护具计分。(4)项目四武术散打功夫竞赛内容:拳腿摔实战组合展示+散打电子护具对抗设置依据:(1)解决了散打缠抱过多影响比赛欣赏的问题。(2)应用电子护具解决了击打得分点的误判多问题。(3)应用电子护具,客观、量化,符合入奥项目可操作性的理念。(4)电子护具力度显示值调节至人体安全承受范围,符合中国武术点到为止的文化思想,同时又符合奥运项目安全的要求。(5)散打的组合展示是实用技术展示,实战是技术的对抗,做到了打练的统一结合。竞赛办法:先通过组合展示和功力测试决出前8名或16名最佳运动员,再进行散打实战对抗,实战对抗规则按照最新散打规则进行,同时增加电子护具得分判罚。结论:(1)武术太极功夫和武术拳术(器械)功夫等项目,已经经过多次实验验证,项目深受广大习武者欢迎,已被河北省农运会设为武术常规比赛项目,举办了三届比赛。(2)武术散打功夫项目中的组合攻防展示和功力测试(鞭腿踢沙包)已经作为全国散打单招测试中的必考基本功,这种模式运用到比赛中也是完全可行的。本人与厂家合作研制的散打电子护具经过多轮测试成功,已被全国大体协采用,并于今年8月份在全国大学生散打比赛中试运行。(3)新项目设置是对武术现有项目的资源整合与创新(4)新项目体现了武术打练结合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