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介质中电位扫描法分析测定高铁酸钠(p.601-602)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akk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铁酸盐的分析测定方法有铬酸盐法、溴酸盐法、铈酸盐法和直接分光光度法.基于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铬酸盐法、溴酸盐法及铈酸盐法在碱性条件下将Cr(Ⅲ)、As(Ⅲ)、Ce(Ⅱ)等化合物氧化为对应的高价化合物,再用已知浓度的还原剂滴定,从而测定高铁酸盐的浓度.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有较高准确度,但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样品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分光光度法是根据FeO42-在505nm处具有最大吸收而实现测定的,但该法适宜低浓度的测定.目前传统的高铁酸盐分析测定方法均难以实现现场检测.
其他文献
技术在混流式转轮叶片设计中的成功应用,使机组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稳定性等主要性能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使性能的预估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但遗憾的是,这种转轮叶片却不时地出现裂纹,严重威胁和困扰着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叶片裂纹,国内外专家分别从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并对消除真机叶片裂纹、恢复机组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仍没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叶片裂纹问题,以致有些经修复的叶片,再次出现裂纹.笔者认
本文通过对原料高速球磨,再用高温固相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其晶体结构、表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合成温度与其微观结构、表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芳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是有机合成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所得到的还原产物或自由基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硝基还原的方法很多,如铁粉还原法、硫化物还原法和催化加氢法等,电化学法与化学法相比,它能够克服化学法存在的一些不足,且在降低成本、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目前,硝基苯(NB)在质子溶剂中电化学还原机理的研究已有很多文献报导[2,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然而,甲醇具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乙醇具有无毒性、原料来源广泛以及低的电池隔膜渗透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乙醇燃料电池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在被担载在某些载体的某些金属催化剂颗粒上,甲醇氧化的颗粒尺寸效应有所报道,然而,至今未见乙醇氧化的催化剂颗粒尺寸效应的报道.
近年来,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纳米粒子特有的尺寸和形状使其具有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光学、催化性质.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及其它特性主要依赖于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因此,在合成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利用电化学的手段可以通过控制外加电压或者调整电流密度来实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对纳米粒子尺寸和形状的控制.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量均为0.5%),并制成了相应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三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掺杂后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基于对体内或体外血糖检测的高要求,研制可靠的葡萄糖传感器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和研究.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检测依赖于对酶在各种电极表面的固定以及生物反应中氧化还原产物产生的氧化还原电流的检测.为了增加安培型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有必要建立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的快速电子传递.虽然氧化还原中间体经常被用于增强酶和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从而降低其工作电位,最小化共存电活性杂质的干扰,但中间体的稳定性和毒性限制了它
碳原子线(CAWs)是以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为原料,以铁系金属为催化剂经热解制得.多种表征表明,碳原子线是碳单质以sp杂化键合的又一种同素异形体.HRTEM显示,CAWs为缠绕的直径约为2A的无序线状物.谱学和化学分析表明,CAWs具有-OH和-COOH等活性基团.由于CAWs具有丰富的可离域电子,大的比表面积,能导电,在碳链端部含有一定量的羟基、羧基,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实验结
硅是微机电系统中(MEMS)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重要的材料,硅的微加工已经成为MEMS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光刻技术是目前硅微加工的主流技术,近来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意图寻找更为简单可控、经济且可以实现三维结构加工的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微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加工途径,在硅的微加工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超短脉冲微电解技术;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的电化学加工技术;
物质的纳米结构单元(如纳米线,纳米晶等)及分子形式可能表现出独特的电荷输运性质,是纳电子学研究的核心.然而,对小至几~几十纳米的纳米结构及分子的物性测量所需的金属电极引线和固定方法仍然是目前纳电子学研究的技术难点之一.探索纳米结构单元的电引线及其电导测量的方法,不仅是纳电子器件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可能为研究电化学相关的基本科学问题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