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缘石炭系火成岩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炭系火成岩作为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勘探热点,其岩性识别、界面卡取、储集层物性、含油气丰度、流体性质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勘探开发中的难点和重点.以X射线元素、X衍射全岩、荧光薄片等录井新技术为基础,并引入机械能指数,对石炭系火成岩录井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并逐步形成适用于石炭系火成岩的录井评价技术组合,以解决从现场储集层"甜点"判别一直到含油丰度、流体性质评价的一系列问题.该方法经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勘探开发研究及现场钻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分析了传统配网线路异物处理方式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高速电机遥控驱动六角刀片切割异物的处理新模式,运用"T字型"支撑杆和三角支撑架杠杆原理,实现17m内不同高度配网线路异物的带电清除,革新了传统作业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村配电网已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偏远山区部分零星用户远离配电变压器,存在低电压现象.若采用新增配变布点解决零星用户低电压问题,投入产出比显著失衡.本文对常规的各种低电压整治措施进行优缺点分析,提出了将偏远的单相220V低压供电线路改接为380V线路,在改接后的380V线路末端安装380/220V单相调压装置向用户供电的低电压治理的新方法,该方
局部放电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为此针对高压开关柜中最常见的尖端放电,研制出尖端放电模型实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尖端放电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尖端处电场分析,得到该模型的电晕起始电压、间隙击穿电压和电晕层厚度,并分析出它们随着施加电压、尖端曲率半径变化的规律.另外,通过非尖端处电场分析发现,高压电极板的倒角半径过小,也可能发生电晕,可能影响模型的准确性.最
针对变电站日常基建验收、例检维护中发现的电容器电压保护二次接线错误导致电容器本体电压保护误动或拒动的现象.根据电容器差压及不平衡电压保护二次接线原理及检测方法,研制出一套容器差压或不平衡电压保护回路二次接线核对器,用来替代传统的二次回路芯线核对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核对器使用简单、测试结果准确有效,并缩短现场测试时间.
针对链式电网供电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现有的光纤通道,在链式电网的变电站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间建立通讯联系,通过优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逻辑,实现在任意方式下,系统故障,各自投均能正确动作.该方案不仅能大幅提高链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而且能极大提高调度、变电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效率,减少停电时间,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随着水平井开发的老油田数量的增多,以及油气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随钻测井技术进一步发展.因此,随钻测井技术从最初的无定向浅地层发展到现在的深部定向测量.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现采用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井技术实时采集地层电阻率.根据电阻率曲线的极化角现象,可以探测到地层边界.在传统的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井基础上,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公司对方位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开展了研究,分别开发了各种方位电阻率测
针对大牛地气田致密气藏在纵向、横向上展布不均,地层复杂导致A靶点着陆困难、水平段储集层钻遇率低,以及定向、录井、地质导向间独立决策、沟通效率低等问题,华北录井以大牛地气田为试点,融合定向、录井、导向三项技术,总结了水平井施工"钻前模型优化造斜方案、随钻对比准确入靶、细化模型提高水平段钻遇率"三个重要节点,形成了以实现水平井地质目的为核心,工程与地质优势互补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本文提出以"小层划分、
黄河口凹陷主要产油气田大多为明下段复杂断块油气田.为了提高采收率,获得更大的产出剖面和供给范围,该类油气田开发、调整井大多设计为水平井.安全高效成功地实施水平井着陆对于该类油气田开发生产至关重要.黄河口凹陷明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且受断层复杂化作用明显,导致水平井着陆作业难度加大.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①着陆目的层预测精度有限;②受随钻测井工具限制,井底存在盲区;③一旦需要调整,井轨迹
本文从现有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出发,介绍了窄窗口钻井的相关概念和大北克深地区的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解决异常压力问题的主要预监测方法,并对不同压力成因的随钻压力预测方法做了归类划分,针对大北克深地区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和成因,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层位的随钻压力监测模型,并统计了该方法在多口井的实验结果.最后总结了大北克深的窄窗口异常压力随钻监测的方法和效果.这可为其他窄窗口超高压监
冀东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主要勘探开发层位为新生界第三系地层.为解决复杂钻井中油气水层难以识别的问题,引入了轻烃录井技术.通过对轻烃各项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单层试油结论,优选出轻烃丰度、出峰数、C1/∑C等作为含油性、含气性参数,为提高储层含水性的识别能力,提出了含水指数Dw,利用轻烃丰度-Dw建立了适应该地区的轻烃录井解释图版,建立了轻烃录井解释标准.截止到2016年底,通过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