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中的“抗战文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探讨了“抗战文学”的产生,对抗战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介绍了抗战文学的区域框架,重点对现代文学教学和教材中的“抗战文学”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笔者针对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小说的诗学研究空间提出了思考,认为要真正把文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内部规律研究,坚持文学在艺术殿堂中的独特性和纯粹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应该建
  本文的“跨学科研究”,意指不同类别但相关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理论资源的借鉴、融会与整合,例如文学的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研究,包括现代文学与文化体制、现代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崛起”下的特殊文化趣味,分别探讨了中国崛起与文化守成主义、中国古典文化价值重估、中国现代文化价值重估的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五四新文学家对近代“人学”观演进历程的基本认知,并成为他们新的“人学”思考的基本理论背景。
  作为现代中国学术之新范式的建立者,胡适在人文学科诸领域中均做到了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小说史学而言亦如是。作为胡适大力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小说
会议
  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是学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现代性广义地意味着成为现代,也就是适应现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及表现出来的"新颖性",从媒介到
会议
  “现代”文学史观作为一种话语霸权,至今仍主导着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著。如果追寻“现代”文学史观的逻辑起点,则是对“新文学”发生历史的神化,即对五四文学革命派的观念与
  民族共同语想象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意义早已被安德森揭示出来。而柄谷行人则通过研究日本现代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分析日本民族国家建制与日本现代文学之间的勾
  文学研究视野的重构,意味着获取一种“既内且外”的批判眼光与主体意识,意味着对研究者置身其中的观念体制与制度基础有着清醒而现实的认知,也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意识基础上重
  本文探讨了学术兴趣与学术训练的区别,对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产生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学术研究的规范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