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尺度生态空间构建乡村审美景观

来源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a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然地理性质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本篇研究立足地理生态环境架构乡村审美空间,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元素,以多尺度景观层面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进而构建审美空间,组合形成现实的美丽景观体系.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使得风景美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建设具有风景画境界的"美丽乡村".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即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的前世今生,它的发展和人类的开发建设相关联,与人类的使用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理解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品牌的主要特征.此次研究探讨了中国江西省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者及潜在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感知.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没有将鄱阳湖和其周边旅游景区相联系,鄱阳湖生态区旅游尚未被市场所认知.作者在文章最后建议通过明确区域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开发相关产品来建立目的地旅游品牌.
自2014年以来,国家公园立法逐渐提上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国目前国家公园无法可依,国家公园概念界定尚处讨论阶段,多部门管理方式不利于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十个国家公园立法的成功经验从立法模式、产权界定、立法原则等几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国家公园法律框架完善的建议.
2009年韩国实施绿色增长与生态旅游计划,鼓励国民在旅行中享受、学习自然和当地的文化,同时低碳发展成为旅游新趋势.绿色增长五年计划(2009-2013)提出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爬山、骑自行车、露营等受到国民欢迎.韩国生态旅游认证由文化旅游部执行。主要举办的活动有:生态旅游教育、生态旅游座谈会、生态旅游姐妹联盟、生态旅游节、创建Young Leaders俱乐部、环境解说员测评,出版
本文介绍了全国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风景道定义与特点,阐述了生态风景道布局,风景道的建设需要加强生态风景道沿线资源与环境保护,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建设游憩服务设施,完善安全治安体系,优化交通的管理。
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没有人会反对,关键是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长城的保护其实不外乎两点:一个是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标志,这一代人陪伴长城几十年,也要将其传承给子孙,这是保护长城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个是让长城这样的文化遗产,为当今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提供服务.这两个处理好了不矛盾,叫可持续利用.处理不好,就是破坏,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首先,说说传承,这一代人没有权利把文化遗产用绝了.在保护的基础上,考虑如何
最近几年,中国经常提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但也应该注意和西方国家的区别.如何去做一个生动有趣的户外交流,让人们理解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如今中央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政府行动,也需要人们去热爱自然,作为前提,就应该理解自然、欣赏自然.就如游览长城,很多人看长城只图新鲜,往往会失望.之前去看敦煌的玉门关,作为著名的汉长城,其户外环境解说展示丰富,能让人更好的理解.中国自然风景优美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都是以乡村为重要地域展开活动,两者必然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在系统梳理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大荔县为实践案例,总结其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为了二者进一步地可持续发展,对其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得出:由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旅游资源;由市场主导的乡村旅游,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建设美丽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中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政策背景下,美丽乡村计划掀起了中国新一轮乡村发展与建设热潮.本研究针对中国乡村在其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三个问题:乡村性消失问题严峻,千篇一律的"新农村";农村的产业升级面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困境;绿色发展面临社会重构危机进行了阐述和缘由分析,旨在对中国乡村地区的绿色发展提
贫困识别与乡村旅游扶贫是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和乡村旅游从业者的重视.本文对检索到的国内外贫困识别与乡村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评析.内容上这些文献主要围绕贫困识别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概念、内涵、研究历程、意义及精准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等研究的一些关键领域展开.笔者对国内外贫困识别下的乡村旅游扶贫现有文献的研究做了简要述评,并展望其未来可能发展的走向,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