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4岁,“确诊套细胞淋巴瘤5年,躯干、四肢丘疱疹伴瘙痒10月”就诊。皮疹瘙痒剧烈,给予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不能缓解。体检:躯干、四肢皮肤见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及丘疱疹,部分表面见浅表结痂,双上肢皮损为主,颈部、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2×1cm大小。颈部淋巴结病理示正常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呈结节状或弥漫增生浸润,免疫组化示CD20(+++),CD79α(+++),
【机 构】
: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病理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4岁,“确诊套细胞淋巴瘤5年,躯干、四肢丘疱疹伴瘙痒10月”就诊。皮疹瘙痒剧烈,给予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不能缓解。体检:躯干、四肢皮肤见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及丘疱疹,部分表面见浅表结痂,双上肢皮损为主,颈部、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2×1cm大小。颈部淋巴结病理示正常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呈结节状或弥漫增生浸润,免疫组化示CD20(+++),CD79α(+++),Bcl-2(++),CyclinD1(+++),CD5(++弱),CD43(++),Bcl-6(++),PAX-5(+++),κ(+++),λ(±),Ki-67(10%至30%+不均)。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血管、附属器周围见以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为主的团灶状浸润,其间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CD3(部分+),CD5(弥漫性+),CD20(部分+),CyclinD1(部分+),Ki-67(10% +)。根据临床资料、淋巴结及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伴皮肤虫咬样反应。
其他文献
报告1例发生于上肢及前胸部位的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患者女,42岁.因右上肢、右前胸带状分布皮疹伴痒30年,于2012年5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30年前患者右上肢出现扁平状丘疹和斑块,伴瘙痒,后皮损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发展到整个右上肢伸侧及右前胸部,呈带状分布.一直未予正规治疗.既往体健.无相同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前胸大部及右上肢伸侧由多个扁
1.病例资料 64岁老年男患,反复周身皮疹伴痒5年,加重3个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蚕豆、核桃大的红色斑块,伴瘙痒,于外院诊断为"淋巴瘤",反复予硫唑嘌呤、雷公藤、苦参碱等中药治疗,病情控制,皮疹完全消退持续约1年半余.3月前皮疹明显加重、增多,伴渗出,剧烈瘙痒.患者既往慢性湿疹史20余年.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随机入组,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卡泊三醇乳膏外用联合NB-UVB,安慰剂组为尿素乳膏联合NB-UVB,尿素乳膏,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照射方案,访视期为2、4、8、12、16周(+/-2天),观察治疗包括PASI评分、血清钙水平瘙痒程度以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湿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将76名慢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伴教育者和护理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出院前及出院后三个月健康教育,比较其在改进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遵医嘱用药、按时门诊复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依从性在健康教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在健康教育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伴教育有利于传播健康知识,提供有效
目的:探讨慢性难治性皮肤溃疡病的细菌感染特征和治疗选择.材料与方法:我科近年来在皮肤溃疡的诊治上特色突出,收治了大量的慢性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资料齐全,经验丰富,本研究统计我院近3年将近200余例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和好发部位等,主要分析其细菌培养结果,包括近年来细菌谱的变化,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并探讨其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情况及与梅毒分期的关系,探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本院皮肤科385例梅毒患者资料,统计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和形成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5例中有12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31.05%,其中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分别为11.54%(6/52)、16.42%(11/67)、34.96%(93/266);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率最高,二期梅毒次
目的:探究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此次研究,调查表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回答.研究包括6个社区(2个中心城区,4个近郊/远郊社区)共计6624名3-6岁儿童.AD诊断以UK工作组(UKWP)标准为基础.
Rosai-Dorfmann病又称伴有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简称SHML),临床较为罕见.皮肤科门诊所见的绝大部分Rosai-Dorfmann病并不伴有巨大淋巴结病,临床特点为界清棕红色斑块上散在有黄色斑点.现报道一例皮损多发呈狮面样改变的Rosai-Dorfmann病.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是食物过敏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种独特类型。临床较少见,单纯进食致敏食物或运动本身均不会导致其发生,但两者联合则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各种假设包括:胃肠道通透性增加、血液的重新分布、阿司匹林的摄入、血液PH值的改变等。本文将概述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目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又称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婴幼儿脉管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0-37%,多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发病,可发生于颌面部、四肢、躯干、腹膜后隙及肝脾等脏器.KM综合征病例少且散发,但发病急、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和公认理想的根治方法,故应高度重视.本文总结和探讨KM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评价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