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近50a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估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归宿于内蒙古东西居延海,全长八百五十一公里。黑河是中下游地区民众共同的生命河、母亲河,几千年来,滔滔黑河水滋润着张掖绿洲及内蒙古额济纳大草原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中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省际水事矛盾突出等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黑河水资源和协调用水矛盾,如何综合利用黑河,已成为黑河流域生存的人们所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利用黑河中游6 个气象站1957 —2006 年的气候资料,对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以0.40 ℃/10a 的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在冬季,春、夏季变化幅度不大。降水量的变化以2.81mm/10a 的速度在递增,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前期降水量出现下降,1990 年代后期又开始缓慢增加。气温升高、年降水量的增加、蒸发量的减少,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与降水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南登型热带气旋是引致台州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登陆前后的降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文章利用近年来形成的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序列,统计分析了2004-2010 年间登陆台州以南之闽中到浙南沿海共18 例热带气旋,就其登陆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应用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入海路径趋势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登陆后转向入海路径趋势随时间和登陆地点的变化分布说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仍受基本气流的引导和制约;热带气旋登陆时的惯性和和地转力的变化对热带气旋登陆后的路径趋势有一定影响;环境场对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入海路径有较大影响,尤其对流层中层流场对登陆后的热带气旋的移动仍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东部至黄海区域是环境场影响热带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郭军等利用天津地区4 个站1961~2003 年日照时数分析发现,近40 年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杜军、周明军等对拉萨1953~2005 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分析表明,近50 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的趋势。目前尚无研究宿州日照时数变化的成果。本文运用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宿州市近58a 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
利用淮河流域162 个台站1961 -2009 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EOF 分析、功率谱、Mann -Kendall 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基本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昼夜降水空间差别明显,总体呈北少南多分布;年夜雨量和夜雨日多于昼雨量和昼雨日,但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等级降水昼夜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导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量格局发生改变,年夜雨量大部地区有增多
本文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与法国CFD 模式WT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广东省海陵岛地区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基于Navier-Stocks 方程的边界层动力模式与基于质量守恒的线性诊断模式的模式系统、以及单点外推与多点综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风电场微尺度数值模拟评估的适用性。与大多数CFD 软件不同的是,法国WT 模式中设置了10 类大气稳定度条件的求解选择,而其它CFD 软件基本只在中性条
对于生产侧采取的减排措施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是既不公平也无效率的减排方式。从消费侧碳排放进行减排责任的界定,是较为公平的减排方式。人均生活能耗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电燃料支出是影响人均生活用电的关键因素;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与交通费用支出是影响小汽车平均油耗的关键,低收入家庭每年户均CO2 排放3.15 吨,高收入家庭每年户均CO2 排放17.19 吨,交通排放和生活用电
我国东南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和广东省)山地和丘陵广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和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同时,东南地区也是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的区域。近年来,我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都有增加的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大雨和强降水事件有增多趋势,将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因此,深入研究东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具
采用1951~2007 南疆地区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AR/NCEP 气候月平均资料,运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 Morlet 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季节—年际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在气候态上差异明显:80 年代以前的冬季主要为气温负异常,80 年代以后呈现气温异常升高,到2000 年以后又开始出现偏冷趋势;夏季气温偏差小于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MSW 的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和填埋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有一定的一致性,甚至在以后的很多年中都将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无害化处理中卫生填埋占据了绝对优势,甚至在部分地区和城市,基本只采用此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MSW 处理技术除填埋、焚烧和堆肥以外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 个测站,1961 —2009 年历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和NCEP/NCAR 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 、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 西北地区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极端高温的高值区在除天山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方、河西走廊西部、甘肃中北部、陇东南、宁夏北部和陕西,这些地方的高温阈值在30 ℃以上;(2)区域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