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是反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本指标,是识别和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确立污染治理修复目标的重要依据,具有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价值。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本文统计获得了表、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相对于深层土壤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土壤层部分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的形成过程与人类活动已对土壤元素分布、分配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注意考虑区域地质背景、不同物质来源等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本次运用高精度磁法测量、野外X荧光测量、浅钻X荧光测量和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等一系列物化探手段对新疆特克斯航磁异常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旨在为航磁异常查证探索一套快速,高效的方法组合.文中所采用的物化探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便携的特点,原位取样、原位分析的特点大大降低了野外工作的强度,提高了航磁异常查证的工作效率。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具有可直接测量沉积物表面年龄的优势,加之测年技术及设备的改善,该方法已成为测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江断裂带区域内由于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冰川普遍发育且活动反复,已成为难得的研究第四纪冰川的理想场所。其中,位于东川安乐箐的冰蚀凹地中见两次间冰期与一次冰期“不整合”沉积的剖面且界限清晰,故在该剖面上依次采集样品进行
本文选择西峰驿马关和洛川两个典型黄土剖面L9以上的地层进行研究,地层厚度分别为83.0 m和55.3 m,采样间距2.5cm,样品分析以5 cm间距为主,对两个剖面近3000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和频率磁化率测试。利用广泛接受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与深海氧同位素地层对比方案获得每层古土壤的顶底界年龄,在年龄控制点之间根据粒度权重模型进行内插,获得整个序列的年龄。结果表明南极、北极冰盖的增长在40万年周期上是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总体表现为下粗,中细再变粗的沉积特征,为典型的压陷盆地沉积.根据岩石磁学特征与气候、构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沉积相分析,本文认为该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磁化率的阶段性增大的主要是由全球或局部气候变化引起的。43Ma左右的气候变冷变干事件是青藏高原南部隆升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温湿气流以及特提斯海的海退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沉积物中磁铁矿含量增加,因而剖面磁化率升高。约33Ma剖面磁化率增大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通过对该区地层剖面详细测制,依据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岩石颜色及结构、原生沉积构造等组合特征对早三叠世青天堡组沉积相作初步分析。对于研究该区三叠系沉积演化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实测剖面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野外宏观特征、岩性组合、岩石的颜色及结构、原生沉积构造等特征,初步划分为冲积扇相及扇三角洲才目。
本文利用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地区最新的1:5万化探成果,运用GIS技术提取地球化学信息,评价剥蚀程度、相似度和衬值异常等综合指标,对铅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可信度分级,建立铅锌矿的地球化学预测模型,运用类比法和面金属量法进行铅锌资源量估算,利用现有地球化学资料进行资源量估算的研究和探讨,对提高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应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这些成果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系统的高密度采样,选取了470件来自华南地球化学走廊带(绵阳-重庆-泉州)的细粒碎屑沉积岩,涵盖了华南陆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中元古界到白垩系地层.通过对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精确分析,所有样品都存在明显的稀土元素的分异和负Eu异常,其中(La/Yb)N平均为9.99,Eu/Eu*平均为0.67.相对全球上地壳平均组成,所有样品明显亏损Ca、Na和Sr,并具有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