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调查研究

来源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基于专家共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对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受到一定限制。 本研究选取中国北、中、南三个地区,针对查体中心首次发现、未经降压药干预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研,运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合聚类分析统计方法,探索高血压辨证分型规律。 方法:参照《中医量化诊断》中制定的高血压分级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及FileMaker软件数据库。于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先后分别在北京市的中日友好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福建省福州市省二人民医院查体中心及北京昌平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调研工作,共收集病例477例,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理化检查数据,统一输入数据库。将患者四诊资料导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离散数据进行整合压缩,随后进行两阶段聚类统计。 结果:(1)一般情况分布:①地域:山东省聊城市检出率最高(占67.09%),其次为福建省福州市(占20.75%),北京最低(12.16%)。②血压分级:88.7%为l、2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1级43.4%,2级45.3%;3级最少占11.3%。③性别: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④年龄:40~60岁为高发年龄,占51.16%,<40岁及60~79年龄段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4.74%及24.1%。⑤病史:90.6%为首次确诊病例,其余9.4%曾经诊断为高血压但并没有给予重视及接受任何治疗。⑥体重指数:BMI超标者占73.4%,正常范围25.8%,偏轻的仅0.4%。⑦生化检查:血脂异常占60.3%,血糖异常占16.76%。 (2)症状分布特点:调研中发现51.2%患者平素无任何不适主诉,而平素有不适症状者占48.64%。 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中医肝系、肾系、心系以及阴虚、气虚、阳亢、痰阻等症状。①肝系症状常见头晕(36.3%%)、急躁易怒(34%)、头痛(25.2%)、②肾系症状常见耳鸣(26.8%)、腰膝酸软(28.1%)、尿频(9.2%)、目干涩(20.5%)③心系症状常见失眠(28.3%)、健忘(32.1%)以及胸闷(23.1%)、胸痛(9.2%)、心悸(22.9%)、气短(21.2%)④气虚症状主要表现为困倦乏力(11.7%)⑤阴虚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渴(26.6%)、便秘(6.7%);阳亢症状常见面红目赤(27.0%)、口苦(31.096)⑥痰阻症状常见口粘腻(8.8%)。 (3)舌脉象分布特点:54.5%的患者,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红,属于正常舌。舌质异常以舌红为主(28.996)、舌质紫暗有瘀斑(16.6%)、舌淡最少(9.4%);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苔腻(41%)及色黄(59.3%)、苔薄白31.9%、白苔及少苔相对较少,分别占11.74%及4.2%。脉象方面,弦脉(58.7%)出现频率最高、弦滑脉27.9%、弦细脉14.3%、弦数脉19.996、脉滑16.6%、脉涩14.9%、脉弱17%。 (4)聚类分析结果:通过两阶段聚类法进行3至7类聚症状统计,得出结果为聚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及无法分型6型,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作为代表症状。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比例较高;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型比例较低。 (5)聚类结果分布规律:①血压分级:心肾气虚、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比例随着血压级别升高呈上升趋势;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随血压级别升高而下降。②性别: 女性患者阴阳两虚型比例高于男性,其余各型则男性高于女性。③地域:南部患者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及瘀血阻络型比例高于北部地区;北部地区心肾气虚、阴阳两虚比例高于南部地区。④年龄:心肾气虚、阴阳两虚及瘀血阻络型发病率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等偏于实证型则主要集中在<60岁年龄段,而随着年龄段提高呈下降趋势。⑤体重指数:BMI正常组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型比例高于BMI异常组:BMI异常组心肾气虚、肝阳上亢型比例高于BMI正常组。⑥血脂分布规律:血脂异常组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型检出率最高:血脂异常组肝阳上亢及瘀血阻络检出率较血脂正常组略高。⑦血糖分布规律:血糖异常组心肾气虚比例高于血糖正常组;由于血糖异常组样本量较少(4.0%),需进行更大样本的调研来探索其规律。 结论:477例患者通过聚类分析,分别为心肾气虚、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及无法辨证等6型,以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型发病率最高,占整体的51.2%,说明高血压病初期以阳亢及痰湿壅盛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注重潜肝阳、化痰湿。聚类结果与现行的4型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灵活性较高。然而临床调查患者表现错综复杂,伴有多项兼夹证,有时甚至出现矛盾的症状,而统计结果只允许一名患者聚为某一证型,因此与专家辨证分型一致性较差,为了寻求更可靠的结果,需进行更大样本的调研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DM)患者下肢末端供血及血管闭塞状况。 方法:红外熟成像仪分别采集6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DM患者以及20例正常中老年人下肢肢体的红外热成
微创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是在“整体”治疗观带动下产生的。本文介绍了微创(MI)的概念和微创外科的概念,浅谈了腹腔感染的定义和严重腹腔感染的概念,并列举了严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由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DTI能从宏观和微观探测大脑的结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8月采用ESD切除的32例消化道巨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循证医学理念带来了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刻变革,循证医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介入放射学理论与临床教学中,以循证医学本质为基础,探讨新
本研究报道了本中心成功治疗的4例复杂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讨论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途径选择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中心自
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国际上外科手术能进行根治的仅约1/3,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5%,而早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达90%以上。主要原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虽为“四诊”之末,但“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脉诊的部位最常取妁是寸口脉,按照脉的位置形态,寸口脉可分为正常脉和异常脉两大类。绝大多数人皆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对于年龄≥60岁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ESD治疗,观察疗效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予禁食、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 方法:将153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