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皮肤产品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化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工程皮肤的发展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战略核心。从产品、技术、标准三个层次去推广组织工程皮肤的系列产品。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必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皮肤产品的研发工作,提升其对伤口的贴附性、防止细菌入侵及生长、增加弹性及延展性、渗透性、降低免疫排斥性、减轻伤口疤痕产生、缩短伤口愈合时程及减低价格,加快相关产品导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加快组织工程化多种类型皮肤组织的研发工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准入规范和伦理学等指导原则,加速我国组织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再生医学水平的提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其他文献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纳米化结构可以很好地模拟天然骨组织结构,有利于诱导材料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已成功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钛表面构建出不同管径纳米管的微纳米
制备一种由[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B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构成的复合水凝胶敷料,依靠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当SBMA和PEG摩尔比是4∶1
观察预制基于三维打印的个性化、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和支架原位植入修复恒河猴下颌骨缺损的效果.基于自动注浆技术打印的TCP支架可以预制个性化、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其转移后成功
当前利用牙源性干细胞再生牙齿的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量的牙源性干细胞分化形成骨组织,而非牙齿组织.如何利用生物材料及生长因子诱导牙源性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
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构建了由细胞外基质组分胶原(Col,模拟蛋白)和聚己内酯(PCL)、纳米生物活性玻璃(BGN,模拟生物磷灰石)组成的仿生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纤维支架(CPB),用于有效递送
现在医疗美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现有的皮肤微创填充物主要是透明质酸和不可降解的塑料微球.前者很快被人体吸收,需要反复注射;后者完全不吸收,长期存在人体皮下会产生
每年有大量的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另有不少女性携带有相关基因易引发乳腺癌.据统计,西方社会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8.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有很多乳房重建的选择,但
本研究提出采用电化学手段,通过诱导电极周围局部pH变化,触发海藻酸原位电沉积,以快速制备结构可挫的Ca2+-海藻酸自支持膜。通过SEM, EDS, ICP-AES等手段对电沉积获得的Ca2+-海
本研究成功合成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n-HA/PU复合材料,在交联聚氨酯基质中可以观察到n-HA填料的均匀分散,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复合材料可优先用于软硬组织充填整形等
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在人体内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防线.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伤口敷料逐渐从天然移植物转向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由于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