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不同双季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品种的不断更新对水稻生产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营管理水平依然是中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环节.研究明确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及其差异,以期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鄂东南大面积种植的10个双季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0、82.5、165、206.3和247.5kg N/hm2)对不同双季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高产潜力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施氮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双季稻品种的产量;不同早、晚稻品种稻谷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采用二次曲线、直线和线性加平台函数拟合稻谷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最高产量施氮量明显不同.早稻季中,LY287的产量潜力最大,为7.61t/hm2;EZ17的产量潜力最小,为5.80t/hm2.晚稻季中,TYHZ、TY180和LY33的最高产量均能达到8.50t/hm2左右;HHZ的产量潜力相对较小,为7.43t/hm2.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不同双季稻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早稻季中,EZ18和LY6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36.9%和38.0%;EZ17的氮肥利用率最低仅为26.7%.晚稻季中,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品种有HHZ和LY33,分别达到41.4%和45.1%;TY180的在各施氮水平下氮肥利用效率均较低,平均值为30.0%.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间没有相关性,氮肥吸收利用率较低的品种LY287和FYY299,其平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分别是早稻和晚稻中高的,可以达到54.5kg/kg和68.8kg/kg.施氮显著提高了不同双季稻品种的花前氮素积累量,由于花前氮素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于籽粒产量,因此较高的花前氮素积累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早稻季中,EZ18和LY287可获得的最大花前氮素积累量较高,分别为143.7kg/hm2和146.6kg/hm2;晚稻中TY180的最大氮素积累量最高,可达到157.7kg/hm2.除了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后的氮素转运效率也决定了水稻能否获得高产,FYY299和LY33的最大花前氮素积累量一致,但FYY299的平均氮素转运率为49.2%明显低于LY33的57.1%,使得FYY299的最大产量潜力显著低于LY33.结论:不同双季稻品种间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花前氮素积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效率对施氮的响应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索长江上游紫色土旱坡地麦玉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以紫色土旱坡地典型农作冬小麦和夏玉米为材料,在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七个田间小区试验,分别为倍量施磷肥(2P)、优化施肥(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量磷减20%+
根据鲜食玉米营养特性和新型肥料的供肥特性,设计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24kg·666.7m-2为适宜片量的中心项,并采用不同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与常规化肥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鲜食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会显著地影响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提高其指标含量;使用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物增产幅度最高,较对照增产36.12%,纯增收增加440.4
目的:旨在建立重庆油菜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重庆油菜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对重庆油菜"3414"完全实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油菜相对产量60%、75%、90%和95%对应的土壤划分含量作为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通过三元二次、一元二次或线性加平台模拟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通过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当土壤碱解氮含量为低级(<65mg/kg)、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用钾肥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三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开展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水稻、油菜及小麦三种作物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
通过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测定植烟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容重等理化性状,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80%化肥+精制有机肥、80%化肥+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烤烟产量、产值,显著提高烟叶质量,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性状.与常规施肥(100%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20%配
以先锋38P05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海林农场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产量、土壤酶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土壤生物量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呈整体上升趋势,在抽雄期为T2>T3>T5>T1>T4,处理间均差异显著;生物量氮整体趋势为整体上升趋势,在抽雄期为T2>T3>T4>T1>T5;配施处理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其他单一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在抽雄期土壤脲酶活性为T3>T2
目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密切相关.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上壤有机碳含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在土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不同碳饱和程度的站点,旨在探究不同饱和程度下土壤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郑州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选择典型的施肥处理,将这两个典型土壤样品凤干分别进行有
目的:旨在建立重庆甘薯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重庆甘薯经济、环保、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对重庆甘薯"3414"完全实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相对产量60%、75%、90%和95%划分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以三元二次、一元二次、线性加平台模拟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通过最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当土壤碱解氮含量为低级(<40mg/kg)、较低级(4
目的:本项研究以提高苏子产种量为目的,研究施肥对苏子生长与产种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本地农民零散种植的白苏子,在生育期上与本地夏大豆、夏玉米相当.设置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因素四水平小区试验,重复3次,在苏子收获后取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苏子的单株产种量,与分枝上的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主茎花序数在不同产种量单株间相差不大,随单株产种量增加,主茎花序产种在总产量构成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在磷肥和钾肥
目的:针对当前中国夏玉米生产中肥料施用不合理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养分过量积累的现状,以及中国小农户经营、测土施肥实现困难等问题,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Hybrid Maize,NE),研究在华北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2014年共布置了371个田间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FP)为对照,通过五年田间试验